正是帶魚肥美的季節。舟山帶魚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長三角各地海鮮市場上,聲稱來自舟山漁場的帶魚很多,不過不是所有帶魚都能叫“舟山帶魚”。最近,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釋出消息,去年陸續受理多起涉及“舟山帶魚”商标的知識産權案件。原告舟山市水産流通與加工行業協會(以下簡稱“舟山水産協會”),系“舟山帶魚”系列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的注冊方,被告均為在電商平台上開設店鋪并銷售帶魚段産品的商家。目前已審結的6起案件中,其中5件因雙方和解、原告撤訴或調解結案,另1件法院判決被告構成對原告注冊商标專用權的侵犯,需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萬元。
2009年,“舟山帶魚”成功注冊成為地理标志證明商标,舟山水産協會維權打假持續至今。維權是否能将商标價值最大化?怎樣才是對“舟山帶魚”品牌的最好保護?
有品牌為何不願用
為了保護舟山海鮮品牌,也為了提升産品附加值,2004年,舟山市專門撥款,支援舟山水産品商标品牌基地建設,并由舟山水産協會申請了包括“舟山帶魚”在内的多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由于海水産品申報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無先例可循,認定難度大,申報中曾幾度擱淺。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國内漁業處副處長程國芳說,按照慣例,注冊一個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周期一般為2年。但“舟山帶魚”的申報路,走了5年。2009年2月,“舟山帶魚”中國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成功注冊,成為全國首批海水産品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按照規定,“舟山帶魚”産自舟山漁場,具體的地理範圍、産品的品質特征甚至營養成分都十分明确。産地非舟山海域的帶魚産品,不能擅自在商品包裝、宣傳頁面使用“舟山帶魚”辨別;舟山海域的帶魚産品,也得先向舟山水産協會申請,獲得許可後才能使用。
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是國際通行的一項制度,對産地、産品提供品質證明,能提高商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次年,得到合法授權的“舟山帶魚”,在上海市場,身價果然漲了30%-50%。
本以為獲得商标确權後,“舟山帶魚”就能在市場上大展身手。不過,紅利期轉瞬即逝。很多正宗産自舟山漁場的帶魚,對于申請“舟山帶魚”商标的使用也不積極。舟山市漁業相關店超6000家,與帶魚相關的水産加工企業有120家左右,但據程國芳介紹,協會授權過的各類企業共47家,現在還在用的隻有20多家。
為何不願為自家出售的舟山帶魚辦張“身份證”?記者聯系了一位舟山帶魚生意人周軍,他表示,行業裡聽說過要申請授權的人寥寥無幾。另外,若向舟山水産協會申請使用“舟山帶魚”商标,需要在産量、品質、生産流程等方面達到相關标準要求。再說,即便在産品包裝上明确使用“舟山帶魚”,銷售管道不變,商品價格不變,市場供需關系不變,銷售利潤不會增加。
“既然不能提升效益,何必麻煩呢?”周軍反問。
商标正規使用遇冷,維權意外火熱
獲得商标确權後,糾紛接踵而至。
前些年,北京一購物中心出售的“舟山精選帶魚段”,未經許可,在外包裝上突出使用了“舟山帶魚”字樣,并無法證明其産品來自舟山海域,被判賠3萬元;山東某農業開發公司在電商平台開設店鋪并銷售帶魚段産品,并在商品名稱中突出使用了與“舟山帶魚”商标高度相似的文字,被判賠償10萬元。
“舟山帶魚”的維權不是個例。長三角各地,注冊成為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的特色農副産品還有很多。記者曾到江蘇盱眙采訪,那裡盛産小龍蝦,十三香口味的最為出名。“盱眙龍蝦”的商标所有權和使用權,屬于盱眙龍蝦協會,想挂“盱眙龍蝦”招牌的飯店,要給盱眙龍蝦協會交會費,每年約6000元。2014年,盱眙龍蝦協會宣稱上海在售“盱眙龍蝦”九成都是假冒,以侵犯商标專用權為由,将兩家上海餐飲機關告上法庭,其中一家被索賠21萬多元。盱眙一位市場攤主告訴記者,他有位朋友曾在張家港開了家小龍蝦店,從盱眙采購了有“盱眙龍蝦”字樣的手提外賣盒,也被盱眙龍蝦協會查到,罰了5000元。
放眼全國,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維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前段時間,數百家“潼關肉夾馍”小吃店相繼被陝西潼關肉夾馍協會起訴商标侵權,被索賠3萬至5萬元不等,之後若想繼續使用“潼關肉夾馍”商标,還需向該協會繳納99800元。河南焦作50多家逍遙鎮胡辣湯店也遇到了類似問題,由于“逍遙鎮胡辣湯”已被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注冊成了商标,這些商戶要麼改弦更張,要麼必須每年繳納1000元會費,否則就得賠償3萬到5萬元。
争議之中,陝西與河南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并叫停上述維權行動。盱眙龍蝦協會的打假活動,持續多年,卻意外地起了負面效果——沒能讓正宗盱眙龍蝦占領市場,反而使得大多數批發商和飯店更追捧其他産地的小龍蝦。近幾年,盱眙人慢慢達成共識,從地方産業發展或者品牌推廣的角度看,打假太嚴格,沒好處,不如放寬商标權限,形成一定規模,占領市場之後,再規範使用,也來得及。
“舟山帶魚”的維權,名正言順,但無論是維權還是放權,都是為了打出知名度,占領更大的市場佔有率。若管得太嚴,市場上難覓“舟山帶魚”的蹤影,恐怕得不償失。把商标用好,讓商标價值最大化,絕非積極維權就能實作。程國芳也深知,一紙地理标志證明商标證書解決不了品牌和市場的問題。扶持培育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走向更大市場,也值得一試。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