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民快評|當轉角遇到美,成為喜乘地鐵的理由

我出門喜歡乘地鐵。地鐵不僅準時快捷,還是觀察社會的一扇視窗,這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上班族、讀書郎、旅遊者、銀發族……男女老少,不一而足。車廂裡可以看到大千世界,可以聽到家長裡短,熱氣騰騰的城市氣息撲面而來。

最近,乘地鐵又有了一份新福利——轉角遇到美。

新民快評|當轉角遇到美,成為喜乘地鐵的理由

圖說:《宮娥》局部。官方圖

在12号線龍華中路站,竟撞見了普拉多美術館。戈雅的《着衣的瑪哈》、委拉斯開茲的《宮娥》、丢勒的《自畫像》等20多幅曾在馬德裡看到過的大師名作,一一映入眼簾,雖然是複制品,雖然看不到筆觸,但一模一樣的尺寸、金色的畫框,專屬的深藍色背景,還是營造出了世界級美術館特有的氛圍。這讓因疫情而不能出國,無法前往國外美術館的藝術愛好者,有了一份安慰。

在地鐵裡,還能看到不少藝術家的原作。今年五一,著名畫家汪觀清的雕塑“大武有力”銅牛落戶人民廣場站;在陝西南路站的長廊,國畫家樂震文、張弛伉俪的“錦繡河山”,畫出了大氣磅礴的山、連綿不絕的水、縱橫飄逸的雲……在上海圖書館站,地下一層正展出陸志文的名人故居作品,魯迅故居、巴金故居、丁玲寓所,衡山路、複興公園……熟悉的建築在畫家筆下,另有一番情調和韻緻。

轉角遇見的美,除了藝術品,還有地鐵站本身。許多地鐵站充滿建築與設計的匠心。無論是“可以讀到古詩文最多的地鐵站”複旦大學站,還是通過巧妙天窗引入陽光、展現建築美學的同濟大學站,抑或是采用大量陶土闆和石材打造成“溶洞”的自然博物館站,都讓人一見傾心。

上海在全世界擁有地鐵的城市中是“小弟弟”。倫敦地鐵、紐約地鐵均有100多年曆史,有“地下宮殿”美譽的莫斯科地鐵也近90歲了,上海軌交盡管剛到而立之年,但後來居上,不僅總長度已是世界第一,其安全、整潔、有序、準時,以及站廳的訓示和設施,連老外也啧啧稱贊。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品、展覽活動進入地鐵,更增添了藝術和人文氣息。

聽說,身邊已有越來越多人放棄了開車,乘地鐵出行了。這真是一件好事!

邵甯/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