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題記:一部大型紅色曆史劇引得衆人好評,

劇中湯慕禹這個角色憑借精湛的演技和沖突性的人物特征被觀衆熟記在心。

但是在劇中“沐雨”這一人物是真實的湯慕禹嗎?

電視劇中的他畢業于黃埔軍校,與楊立青是同班同學,但是兩個人所處的政治派别不同,他是國民黨的支援者,

但追求“三民主義”思想,被國民黨反動派定為“右派”。

而且與楊立青為代表的共産黨派一直作對,後來在遼沈戰役中成為了我軍的俘虜,在獄中接受改造。

但事實上他真的是影視劇中,所塑造出來的“反派”嗎?

心系國家 報考軍校

真實曆史上的湯慕禹其實是一名

光榮的革命烈士

,也是一名

共産黨員

,他出生于四川,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對國學知識了解頗深。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他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對文章鑽研有方,時不時提筆就會有一篇佳作的誕生,方圓幾裡的孩子們慕名前來找他做學問、請教。

原本創辦私塾館從事文教的他,也沒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參軍參加革命戰鬥。

如果真如這樣,他後半生的生活大概就是成為當地有名的老師,娶當地一個知書達禮的妻子,兩個人一起踏踏實實辦學,桃李滿天下,靜享現世安好,雖然平凡但卻安穩幸福。

可是,生逢亂世年代的青年人,無論是社會還是自己肩負的使命,都不允許他們走向安逸的生活。

他們必須時刻像一個戰士一樣,準備沖鋒陷陣、為祖國獻忠。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慕禹就是一位憂國憂民、心懷祖國的熱血青年,

他的名字很好聽,像是武俠小說中俠義之士的名字,但如果你知道他名字的本義内涵,會更喜歡這個名字。

“慕禹”是指“仰慕大禹”,

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的就是早日治理好水,能讓人民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的生活,

禹的理想抱負正是他所欽佩的所想要踐行的使命。

于是,這位有志青年在自己剛結婚不久就與妻子分别,

報考了黃埔軍校。

當時妻子還懷有身孕,

但是國家一日不穩定、百姓一日不幸福,他就沒辦法獨善其身、靜享花好月圓。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可能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感同身受當年青年戰士們的想法與行動,

但像慕禹這樣的愛國青年還有很多很多。

革命烈士 紅軍将領

1925年,

他進入了軍校炮兵科學習,

在學校期間就顯現出高超的軍事上司能力和判斷力,畢業後,他果然以優秀學子的身份加入了北伐戰争。

在南昌打響武裝起義第一槍時,他也主動參加到了這支起義軍隊中,成為了建軍事業中的中流砥柱。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與他一起參加起義的還有兩萬多人,但是在為數不多最知名的戰士名列中就有他的名字。

同年年底,

他又被選派到了蘇聯去學習軍事知識,

在專業的進階步兵院校裡,他隻想比别人更努力、更付出,學習更多的知識、參加更多的實訓,這樣将來才能在戰場上報效祖國。

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于是三年後,他再次從學院以優秀學子的身份畢業,

畢業後趕緊回到黨的懷抱、響應黨的号召,跟随賀龍将軍的紅二軍團一路拼荊斬棘。

當時賀龍是軍團軍長,而

他就是指導團的團長,

兩人配合默契,在戰場上打了不少勝仗。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一直到1931年,

他已經榮升為紅六軍團的軍長,

由中央直接任命。之後又先後擔任了

紅三軍師長、二十團團長、紅八師的參謀長

等職位,足以看出他優秀的指揮能力得到了組織認可。

在湘西一帶的革命根據地駐守時,他就多次參加了反圍剿戰鬥,

他性格剛直勇猛、指揮果斷,很善于抓住有利時機一槍擊斃敵人,

軍營中大家稱他為

“神速軍長”。

血染“半邊街” 英名永長存

1931年,在洪湖蘇區做師長的他,是軍政部隊的骨幹力量,

不僅要做好蘇區的軍事政治工作,還要不斷吸收周邊地區的地方遊擊力量,他向來都是親力親為、與地方密切聯系,沒有一絲“官架子”。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但是當地的土匪和保安隊之間一直存有奸細,他心知肚明但不能打草驚蛇。

紅軍主力剛撤走,當地的保安隊就與土匪惡勢力蛇蟠蚓結,并占領了當地縣城。

他得到風聲立刻殺了個“回馬槍”,将其“一窩端”,當天下午就又奪回了縣城。

但是國民黨保安隊沒有善罷甘休,反而找了增援,近三千人馬就這樣殺了過來,他臨危不懼、鎮定自若。

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安排部署好工作,他就等着敵方往“圈套”裡鑽。

繼而一出假裝撤離的戲碼就開始上演,他率領紅軍力量轉移到了該縣邊境一帶,假裝已經撤離敗退。但對方也不是吃素的,将兩個團配置設定在縣内外兩個地方互相接應。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本想一網打盡的戰術這時行不通了,

他将計就計、改變戰略,兵分三路圍下了街頭進攻、路中擊破、街尾攔截的陣勢,正好逐一擊破對方的薄弱勢力。

首先他抓捕了一個哨兵,清楚了敵人的布陣,按照“

擒賊擒王”

的原則向團部、旅部進攻。

失去主心骨的國民黨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

而就是這樣一位戰術精湛、神機妙算的優秀将領,

不幸于1932年在湖北荊門的一場“反圍剿”戰鬥中中彈犧牲,當時他才剛滿28歲,一代将星就此隕落。

結語

尊重史實就是尊重英雄的付出,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他們為祖國奉獻了一生,鮮血染紅了半壁江山,我們能做的就是傳承和守護他們的精神和夙願,并将其發揚光大。

黃埔四期學生湯慕禹,為掩護大部隊而犧牲,卻被電視劇塑造成反派

但是一些電視劇不負責、不尊重曆史的胡亂改編令人發指,在《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劇中由于把紅軍将士改編為一個“反派”的烏龍人設一事,有

關人士将其告上法庭,要求恢複烈士名譽。

即使最後制作方以及播出方賠償了百萬元,

但是對青年一代的影響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

最後劇中隻得将“慕禹”變為了“沐雨”,

但是我們不該忘記,曆史上真正的紅軍将星——湯慕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