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編者按

雙減之下,寒假已至。倏然多出的時間,也許讓很多學子不知所措,習慣了教輔機構投喂,習慣了課程擠滿時間,如今該如何讓空閑充滿意義?

為此,紅嶺中學石廈國中部一批有情懷的青年教師成立了“快樂寒假指南針導師團”, 由深圳市教科研骨幹教師林楚濤發起,集結了美術進階教師袁文君、福田區優秀班主任龍伊人、抗疫最美逆行者劉金岩、青年才子黃鲲鵬。他們各具所長,從閱讀、觀展、看紀錄片、運動、練字等不同方面發揮創意,用心指導孩子過好雙減背景下的寒假。願他們用心澆灌的文字能讓學生美好的假期充沛豐盈。

本期作者黃鲲鵬老師,文字學碩士,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黃老師低調内秀,帥氣逼人,滿腹經綸,于文學解讀、古文字學、書法藝術均有獨到見解。為文則洞見深邃,寫字則賞心悅目。練字不易,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相信黃老師這篇《中學生怎樣有效練字》能助廣大學子得入書寫堂奧。讓我們動筆吧!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中學生怎樣有效練字

練字,這是一個常在國文老師口中出現的詞,可是具體怎麼練?練什麼樣的字?——這是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确的是,我們說的是“練字”,而不是“學書法”。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我認為,練字是把每個字寫得端正,結構舒服、好看。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當要做的事。“不必人人都是書法家,卻要寫好每個字。”“學書法”則是一種藝術追求,要追求作品的和諧,處理好字與字的關系等等,那是一個更高深的問題了。是以我用了“練字”這個詞,而不是“學習書法”。對書法的專業性有要求的同學,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以下讨論僅供想提升日常書寫美觀度的同學參考。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這裡讨論的對象是用于日常書寫的硬筆字。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硬筆字帖主要有三種:描紅、凹槽、“控筆”。前兩種十分古早,多年前就很普遍;控筆字帖似乎是新事物,最近借着短視訊平台倒迅速成了後起之秀。許多家長病急亂投醫,怕是已經全給孩子安排過了。這些字帖,不能說完全沒用,但顯然對一個已會寫字的青少年來說,其根深蒂固的書寫習慣,靠什麼凹槽、“控筆”字帖來糾正,效果有限。

真正有用的方法隻有臨摹,即比照前人優秀的範本做仿寫練習。這是最穩當的路,正所謂“與古為徒”,古往今來的書法家都是從這條路上走出來的。臨帖要用手,也要用心。把自己看到的字帖中的字形盡量用自己的手進行還原,同時還要動腦,記住字形,不斷改進。最後要達到寫一手好字的效果,内裡還有一個關鍵叫“以手應心”:這裡的“手”是技術,“心”是審美。技術決定下限,審美決定上限。

先說技術,即臨摹的方法。

首先,請標明一本字帖(自然不是以上三種),建議選擇曆代書法名家的小楷、行楷作品,較常見的有:《靈飛經》、趙孟頫小楷《道德經》、趙孟頫小楷《汲黯傳》、文徵明小楷《千字文》《歸去來兮辭》等,近人沈尹默的作品也可作入門之選。

其次,臨摹時請重點關注結構。以“重、寺”兩字為例,先看自己的字: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學生常見寫法)

再看書法家的字: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緊接着請分析差别。

最明顯的差别:二字中都有一個在上部的長橫,而且整字為了這一長橫的充分舒展,其餘部件都有收斂,這是我們沒寫出來的。臨寫時就要反複琢磨、動手臨寫,在這一關鍵點上慢慢調整、優化自己的字形。

如果你足夠細緻,還可以看到更多,比如:這一長橫都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漢字的傾斜取勢一般是左低右高),而為了配合這一傾斜,其餘部件都稍向右偏去承托它,整字才能在險中取正,不至于歪斜。

在傳統的書法學習過程中,這是讀帖、臨帖相輔的要求。一般讀帖時需研究法帖的筆法、結構、章法三個方面。硬筆練習可以暫時将主要精力放在結構一點上,能力基本達标後,再追求筆法、章法,那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練字需要提高美學素養

臨摹能提升的是技術,讓人慢慢變成一個寫字的熟練工。當我們在說一個人字寫得好時,就是在說ta寫出好字的機率超過常人。

不過,蘇東坡也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就是我們常講的“工夫在字外”。要想更上一層樓,還得多讀書。東坡提醒我們,書法不是割裂的狹小門類,它展現的是人的整體美學素質。這話聽起來很玄,我們可以聊點實在(功利)的。

要直接提升字的美感,可以僅僅就字論字,先“雪中送炭”,再錦上添花。

顔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米芾、蘇轼、黃庭堅……這些書法大家都不僅僅是書法家,他們更重要的身份是士大夫,是讀書人。我們暫時沒機會讀足夠多的書,有足夠高的藝術修養,但他們的書法作品起碼可以對薰習者形成一種間接的文化教養。

是以,日常的書法浸染是必要的輔助。如果想讓自己的字再提升一個檔次,我們要像讀書一樣讀帖,讀盡可能多的帖,即使沒有時間動手臨寫,也可以在碎片時間過一過眼。書桌上、床頭、書包裡,都可以放一本帖,随時讀。

技術是臨寫中形成的穩定的肌肉記憶,而“見多識廣”的美學浸染是生成、創造,進而處理複雜書寫情景(如沒有學習過的字如何寫?)的基礎。

最後,如果你想在寒假提升書寫水準,可以嘗試結合以上方法,制定屬于自己的練字計劃。舉個例子:

1、中國書店出版的趙孟頫《膽巴碑》每頁約30~40字,每天可以臨習10字左右,直到滿意為止;

2、搜集趙孟頫其他書法作品,如《三門記》《汲黯傳》《道德經》《千字文》,每天讀帖15分鐘;

3、每天自主創作一幅作品,内容為中考古詩文,遇到寫不好的字,查書法字典(網絡檢索很友善),先逐個解決單字,再寫整篇。

比如寫晏殊的《浣溪沙》,我覺得“去年天氣舊亭台”的“亭”字總寫不好,就去翻檢書法字典,發現書法家們處理這個字一般是上大下小,部件“丁”橫長勾短,且偏右,這是他們與我最大的不同——找到不同,也就找到了改進的方向,接着一步步将習慣改過來即可。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書法家們的寫法)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

(簡化版練字流程)

小彩蛋1:

推薦幾個網站和app:

以觀書法

書法欣賞

墨池

……

小彩蛋2:

黃鲲鵬老師的硬筆書法作品:

紅嶺課程精選|雙減之下中學生快樂寒假指南:練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