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原型米可曼卡西是意大利國寶級盲眼音效大師。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标記看過,評分高達8.9分,高于96%的劇情片。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名叫米克的小男孩玩弄一支來複槍時不幸走火,從此失明。失明後的米克來到盲人學校學習。在這裡,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世界——收集聲音。在這個過程中,他曾遭到校長的阻攔、同學的排擠。最終,在唐老師的幫助下,米克成功地用耳朵代替眼睛,記錄生活的點滴,也向大人們證明,失明的孩子也可以追求自由與夢想。
其實,故事情節顯得有點俗套:一個原本普普通通的孩子突遭意外,最後在黑暗中掙紮尋找自我。但這部電影卻赢得了不少觀衆的眼淚和口碑。
今天,我将從該影片落入俗套的三個故事情節出發,結合不落俗套的人性诠釋手法,來解讀這部集勵志與成長為一體的影片。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談談這部盲童電影深受觀衆喜愛的幾點原因。

失明後的米克坐在草地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落入俗套的故事情節:一個普通的孩子因意外而失明,在黑暗中掙紮,最終找到生命的光芒</h1>
童年時光總是讓無數人追憶和懷念,因為童年時的我們有玩具、有零食、有玩伴,可以無憂無慮。原本,米克也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男孩,經常與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但一次意外——來複槍走火讓他失去了無憂的童年。但好在他依舊是個熱愛生活、堅持自己夢想的人。
米可和同學們的想象力讓人驚歎,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讓我們感動。在這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中,導演加入了很多經典的故事情節。下面我将從三個故事情節展開,來解讀這部電影。
①突遭意外的故事情節
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學作品,為了推進故事情節,導演/作者總會設定一些突發意外或者沖突沖突,《聽見天堂》也不例外。
米克原本是個普通無憂的小男孩,某天他一時興起,玩弄起了爸爸的來複槍。正在這時,米克聽到樓下有人在叫他,當他想把槍放回去時,槍不小心走火,米克是以失明。失明後的米克不能繼續在普通的學校上課了。為了讓米克日後有一技之長,父母不得不将米克送往盲人寄宿學校。
《聽見天堂》中米克突遭意外的情節,雖與其它電影存在雷同之處,但卻是推動故事繼續發展下去的關鍵情節。
米克在玩弄父親的來複槍
②與新環境格格不入的情節
我看過不少兒童類的影片,導演為了突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往往将主角設計地與其他人明顯不同,主人公身上與衆不同的氣質總會讓他們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
比如同為兒童電影的《天才少女》,裡面的主角瑪麗無論是智商還是思想觀念,都與身邊的同學存在明顯差異。
《聽見天堂》中也設定了米克與新學校不相适應的情節。米克與新環境的格格不入展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方面,從視力變差至完全失明,米克需要時間适應。米克剛開始到盲人學校的時候,眼睛沒有完全失明,當時他還能看到一點微弱的燈光和人影。但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完全失明了。米克反複開、關廁所的等,他一度以為是燈壞了。當他發現是自己徹底失明後,崩潰大哭,抱怨到:“上帝如果愛我,就不會讓我失明。”
第二方面,初來乍到的米克無法很好地融入同學們。米克剛開始到學校的時候,與周圍的同學相處地并不好,甚至在一次課外活動上與同學大打出手。
第三方面,愛探險、崇尚自由的米克與拘謹的學校氛圍格格不入。盲人學校以教學生學會謀生技能為主,比如學習織布。由于學生在視力上有所缺陷,為了防止孩子們出事,校長和老師時刻謹小慎微,孩子們幾乎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而米克卻喜愛冒險、崇尚自由,經常做出一些老師們不允許的行為。有一次,米克因為帶領幾個同學收集聲音錄制故事,而被校長退學。
校長讓米克退學
③最終逆襲的情節
除了部分悲劇結尾的電影,一般的電影在影片結尾都會設計逆襲、團圓等大歡喜的結局,《聽見天堂》也是如此。
《聽見天堂》在影片結尾的時候,米克在唐老師的幫助下,成功将自己的作品呈現給家長。此外米克也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與同學們相處地非常融洽。
也許有些人覺得上述情節是電影故事發展的需要,但在我看來,這是導演精心設計的情節。導演抓住了觀衆們想讓主人公有大好結局的心理,中途設定了重重阻礙,掌握了觀衆們的情感波動。
影片最後,字幕上說:
1975年,在經過數年的壓力後,意大利政府通過政法廢除盲人學校,讓盲生能夠進入一般學校就讀。米克在十六歲時離開了學校,雖然他的視力再也沒有恢複,但他後來成為了意大利電影屆最著名的聲音剪接師。
在我看來,電影的完美結局不僅是米克個人命運的結局,更是很多盲童生命的美好開端。導演成功掌握了觀衆的情緒,利用了觀衆的心理,像我們展示了盲童們平等、自由的未來。
米克和同學們一起收集聲音、錄制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不落俗套的诠釋手法:從多個角色、多個角度诠釋人性的不同方面</h1>
不同的人看《聽見天堂》會有不同的角度,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所呈現出來的、多面的人性。
①人性的沖突:明知自由可貴,卻用條條框框束縛孩子們
盲人學校的校長曾與米克一樣,是個健康普通的孩子,卻因意外而失明。校長其實能夠切身地感受到盲童們對探索生活、探索世界的渴望,他明白盲童們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體驗普通人一直享受的東西。
但是,校長卻偏偏喜歡用條條框框束縛這些孩子。他明确規定孩子們的起居、學習、作業類型,甚至規定孩子們要向家長展示什麼。
影片中的校長雖然是個不讨喜的角色,但他也十分可憐。人性的沖突在這位“可憐”的校長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盲人學校的校長
②人性的美好:對弱者最大的關愛,是把他當做一個常人
不管是對于盲童還是其他有生理缺陷的人,最好的關心和幫助,是把他當做一個常人,用對待常人的方式去對待他們。
影片中,唐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把盲童當做正常孩子的老師。唐老師知道米克喜愛用收音機收集聲音,而且在這方面頗具天賦,是以他就把收音機送給米克。唐老師并沒有因為米克是個盲人而認為其做不好,也沒有是以而強制要求米克學習所謂的“謀生技能”。
同樣,米克也把自己的盲人同學當做常人。有一天米克偷偷帶着同學們去學校附近的電影院看電影。盡管這些孩子們看不見,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了解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更不影響他們“看”電影的喜悅。
米克帶同學們去電影院“看”電影
③人性的閃光:冒着頂撞上司的風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良師難覓,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大幸事。《聽見天堂》中的孩子雖不幸失明,但他們遇到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唐老師。
孩子們在米克的帶領下,用身邊的事物模拟各種聲音,錄制一個精彩的故事,希望能在文藝彙演上呈現給家長。可校長卻隻想讓孩子裝成“正常人”在家長面前表演提前彩排好的無聊節目。
唐老師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熱情、好奇心、想象力,為了幫孩子實作夢想,他不惜頂撞校長。唐老師是這群孩子黑暗世界裡的一束光,引領着這些看不見的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傾聽世界、探索世界。
唐老師為了米克與校長據理力争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解讀這部集勵志與成長為一體的盲童影片,深受觀衆喜愛的幾點原因:</h1>
兒童影片、勵志影片在市場上越來越多,在劇情方面也更加豐富,但為什麼這部盲童影片能深受觀衆喜愛?我想到了以下3點原因。
①劇情雖然落入俗套,但故事以真實的方式呈現
近幾年,很多紀錄片都獲得了不少好評。因為紀錄片極大地還原了人物所處環境及其發生的故事。
《聽見天堂》雖然不是記錄片,但它卻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情節真實性強。此外,這部電影中有些小演員是盲人,小演員們真實地原因了他們生活中的樣子。
影片中孩子們所用到的道具也都是取自生活中,比如樹葉、湯勺、紙片等等。讓我們驚訝于孩子豐富想象力的同時,也感受到其真實性。
②影片中所呈現的人性本質引起觀衆的共鳴
在豆瓣的影評中,有一位觀衆這樣說:
雖然這群孩子失去了視力,但是仍不妨礙他們去騎腳踏車,去戲院“看”電影,尋找那青澀愛情,最重要的是去追逐夢想,獲得那份平等與自由。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它所展現出來的人性。電影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帶着每一位觀衆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關于人性本質的思考。
也許不管對于成人還是孩子,不管是健全的人還是身患殘疾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對夢想的渴望、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③孩子們傾聽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曾探索世界的方式
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探索世界。我們通過不斷向父母詢問“為什麼”而獲得更多理論知識;我們通過實踐感覺什麼是冷的、什麼是熱的;我們通過聞感受味道的不同……
《聽見天堂》中的孩子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們的口、耳、鼻、手等器官都是健全的。雖然他們看不到世界,但他們可以去“聞”世界、去“聽”世界。這些孩子們傾聽世界、探索世界的模樣,就是我們每個人孩提時的模樣。
米克和他的同學們
<h1 class="pgc-h-arrow-right">總結一下:</h1>
《聽見天堂》這部影片,雖然沒有獲得國際電影大獎,但在口碑上卻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導演不落俗套的诠釋手法以及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情感,都為這部影片帶來極大的觀影體驗。電影中米克用各類常見事物的聲音來給故事配樂,讓我耳目一新。
是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聽見天堂》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電影,解讀了這部集勵志與成長為一體的盲童影片深受觀衆喜愛的幾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