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Booklist

每次翻頁,都是旅行

Corner

《愛情神話》裡的書架

Talk

“衆籌”一本書的名字

Observe

一家新書店,

在北京

本期書單包括 15 本新書,以及《愛情神話》中,主角老白家書架上的那幾本——我們真的把它們找到了。

聖家堂和卡特蘭是年底的兩個熱門詞彙,作為兩個現象勾起了大家對建築和當代藝術的興趣,與兩個領域對應,建議翻開《建築的故事》和《二十世紀藝術之書》。

同樣描寫鴉片戰争時期的兩部作品,《史密斯先生到中國》避開宏大叙事,以一部微觀史展現了18世紀英國人對中國觀念的變化。《潮汐圖》則虛構一片天地,用一場奇幻的季風之旅展現嶺南風土。

年底賣斷貨的《新月與薔薇》在某二手平台上被炒到了 600 元一本,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它的編輯,告訴大家這本書在出版時的“第一手”故事。

最後去探訪剛剛開幕的“書店”——多抓魚三裡屯店,這個包含了閱讀空間和百貨的循環商店,内部是什麼樣子的。

你在這裡看到的“書單”不僅是一份閱讀推薦,而是一個和閱讀有關的生活場景。

當然,你也不必去管讀書能否直接作用于生活,去學一個詞彙比如蜞乸(水蛭,粵語發音:kei4 naa2,詳見《潮汐圖》);去看一座建築,比如克萊斯勒大廈,每一次翻頁,都可以視為一次旅行。

希望閱讀能讓大家看見那些未被同質的多元文化。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周末去劇院看一場戲,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内旁觀一場悲歡離合,劇院提供了一個讓人躲避現實、小憩片刻的空間。而何為戲劇?戲劇又如何為?作為戲劇制作人的王可然可以告訴我們。

中國舞台領域代表性人物,央華創始人、藝術總監、制作總監王可然從業十餘年來的工作心法和劇場理念濃縮在這本書裡。本書從如何看待觀衆與舞台的關系、怎樣和導演及演職人員展開協作、如何帶好一支戲劇團隊等多個角度,分析戲劇制作人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列舉值得借鑒的工作技巧,講述諸多與演員、導演合作的幕後故事,表達了對中國戲劇創作和戲劇市場的認知、判斷與期許。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時上下颠倒,二者的腳彼此接觸。”一個薩米族的傳說,将我們的目光帶往地下的世界。本書作為一部地下主題遊記,将目光投向人迹罕見的地下世界,伴随着作者的足迹,了解那些陽光無法到達的墓穴、地下城、礦洞……用另一個角度看見大地之下的曆史。

被《衛報》譽為“當代最具雄心的叙事性非虛構作品之一”,麥克法倫用其獨特的文筆将那些人類未涉足之地的地下場景帶給我們,而後留下一個足夠厚重的問題——“我們能成為好的祖先嗎?”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2020—2021 是所有人産生共同記憶的兩年,是我們口中的“疫情時代”。在這危機四伏的兩年,我們“死裡逃生”的時刻,如何面對這些新的公共事件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值此時刻,文學成為一種出口,這些新的文學聲音成為了一種對新的現實困境的回應。

本輯《單讀》回到本土創作,時隔四年,再次推出原創小說選集,彙集了包括郭玉潔、鄭在歡、蒯樂昊、索耳、雙雪濤、孫一聖和顔歌在内的七位青年小說作者的新作,以及胡波的詩歌、李靜的随筆和賈行家、許志強、徐兆正的文學評論。此外,《單讀》首次以别冊的形式推出“中英小說對讀”,收錄顔歌小說的中英文兩個版本,穿透語言和文化的邊界。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以時間為序,在一個經驗豐富的建築師視角下,從建築的起源、發展、特征等方面講述其背後的故事。作者在極具文采地講述了建築背後的曆史及文化之外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嘗試幫助讀者進每位偉大建築師的内心,正如開篇前言所言:“我每碰到一棟建築,一定會問一個問題:這棟建築為什麼蓋成這樣?個中原因或許很多,但我們隻要能找出部分原因,例如曆史、政治、宗教甚至社會的影響,我們就能更清楚了解,該設計師為什麼那樣思考,為什麼他選擇以某種方式來建築。”

《建築的故事》自 1983 年費頓出版社首次出版以來,不斷更新、重印、再版,暢銷至今,已成為建築類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口碑之作,亦被評為建築系學生必讀之書。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被《紐約時報書評》譽為“布勞提根的最堪傳世之作”。本書為美國反文化運動代表、“後垮掉派”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錄短篇小說六十二篇,大多數圍繞着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反文化運動中心、嬉皮青年的“精神聖地”舊金山展開。

作者理查德·布勞提根,美國“後垮掉派”與反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字靜谧簡潔但又充滿幽默,他的小說,以獨特又詩意的方式再現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嬉皮青年生活,将我們帶回那個鮮花與浪潮的“愛之夏”。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二百多年前,三個默默無聞的同名為“喬治·史密斯”的蘇格蘭商人,繞過東印度公司的壟斷貿易,在印度洋海域上掀起了一場商業風暴,間接造成了一場金融危機,并最終引發英帝國對亞洲的入侵與殖民。

與此前關于十八世紀英國帝國主義擴張的叙事不同,作者從三個被稱為“散商”的史密斯入手,展現了鴉片戰争前大英帝國在全球擴張的内部運作與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是一部關于十八世紀的帝國主義、跨文化貿易和全球金融的微觀史。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比利時時尚”還未曾被人提及。直到 1981 年“Fashion:It's Belgian”運動的興起,“時尚”和“比利時”這兩個詞第一次組合在了一起。而此後建立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六位天才設計師,對國際時尚産業産生了巨大的貢獻和影響。

本書詳細梳理了比利時走出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時裝設計師的理念、風格,詳細講述安特衛普六君子以及他們同時代的、各具才華的設計師們,圖文豐富地展示他們銳氣十足的設計。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相比于其他時代,二十世紀的藝術在風格和技法上是無可比拟的。除了油畫與拼貼畫,雕塑、裝置、現成品以及視訊都可以作為實驗媒介,本書收錄了莫奈、畢加索、弗裡達、霍克尼等五百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這是一本全景式的當代藝術圖鑒。

被《泰晤士報》評價為“同類作品中的典範”,除了作品的高清大圖,還配有藝術家的風格解讀和作品的創作背景,附錄部分梳理了繁雜的藝術主義和流派,輕松幫助讀者看懂二十世紀藝術。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一個根植于嶺南風土的魔幻故事,以南中國娃形少女的視角去看十九世紀的珠江三角洲。這場季風之旅,從珠江水上人家,到廣州十三行,在澳門奇珍園略作停留,又探向萬物有靈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烏托邦互相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遊。

舢闆,罟仔,芫女……那些帶着海風鹹味的潮濕詞彙勾勒出一個不存在的虛幻世界,林棹用她獨到的叙事風格,呈現給大家十九世紀的海市蜃樓。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想去看看時尚品牌 BEAMS 員工的家裡是什麼樣子嗎,他們又會怎樣裝飾自己的家,又會怎樣收納自己的心愛之物,一本稱職的“創造理想之家的教科書”會教會你這些。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有半數收錄的是獨居年輕人的一房間空間,這對年輕讀者而言似乎更為實用。

作為“BEAMS AT HOME”系列的第四部,本書收錄了全新的 50 個 BEAMS 員工家庭的采訪,展示他們的生活理念、居住空間和熱愛之物。并且首次附上每個家庭的戶型平面圖,空間規劃更一目了然。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一個身陷志業危機的政治學學子,面對學術和生活的困惑,偶然得到機會前往秘魯,進入一支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秘魯乃至拉美的曆史碎片不斷閃現,作者的文本知識與現實經驗不斷碰撞,由此,他重新思考有關政治實踐、學術意義和真實生活的問題。

“在拉美沒有魔幻現實主義,隻有現實主義”是呂曉宇拉美之行後的感慨,隻有近距離看見政治的人,才能明白何為“做政治”。通過作者這些足夠豐富的經曆,幫助我們看見一個更真實的秘魯。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資訊技術足夠發達的現在,我們已經不滿足于觀測自然中的偶然事件和稀缺的人工記錄資料點來了解動物。地理學家詹姆斯 · 切希爾和設計師奧利弗 · 烏貝蒂合作,通過可視化資料更近距離、更全面地追尋豹子、斑馬、狒狒、鲨魚、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蹤,認識前所未見的自然,探索如何通過新技術更好地保護地球。

本書呈現了跨國、跨學科的前沿研究成果,以資料采集的不易、科學家的堅持與不斷嘗試,為動物研究工作、公民科學項目和純粹的好奇之心導航。《金融時報》如此評價:“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為我們展現了創新技術能如何拓展人們對自然的認知。”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要穿過一條街道,必須先穿過街道的二分之一;要穿過街道的二分之一,必須先穿過它的四分之一,要穿過四分之一,必須……如此往複,無窮地二分街道似乎意味着永遠也無法穿過街道。事實上如何穿過街道是芝諾提出的二分悖論的一種場景,而本書便是關于“無窮”這個數學概念的科普讀物。

作者大衛 福斯特·華萊士和《自由》作者喬納森·弗蘭岑并稱為“美國文壇雙壁”,在本書中華萊士用自己标志性的奇思妙想、辛辣獨特的文風,展現了這一段在街道中央徘徊的曆史。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真相漂流計劃”規定,撿到筆記本的人需要坦白一個秘密,在裡面寫下自己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小說中 6 個陌生人的 6 段秘密,被一個咖啡館、一本筆記本串聯起來,進而産生了意料之外的化學反應。

作者克萊爾·普利此前從業于廣告行業,工作經驗賦予了她寫作的靈感——讓她想去撰寫一部有關每個人真實生活主題的故事。而本書正是如此,作者用一個多元化的視角講述真相與謊言、虛假與真實并存的一群人。他們奇妙的羁絆在充滿善意的溫情故事中照亮彼此。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莎士比亞的台詞與詩句中提及了大量植物,雖篇幅不多,卻往往揭示着故事的隐秘脈絡。《莎士比亞植物詩》還原了莎翁筆下的植物們,并為每種植物配上一幅肖像畫。本書從 A 到 Z,拾取莎翁著作中散落的 170 多種(幾乎所有)植物,這裡是莎翁的“文學花園”。

正如雨果所說: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百鳥在歌唱,灌木在抽葉,人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雲彩在遊蕩,天氣時冷時熱,晨鐘暮鼓,朝發夕至,森林竊竊私語,人們促膝交談。在這本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莎士比亞為自己喜歡的某種植物所寫下的相關詩句。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于十二月上映院線的《愛情神話》成為了 2021 年年底最大的驚喜,電影的“名氣”雖然不大,但最後走進電影院的人絕大部分都給出了較高的評價,豆瓣的 8.3 分也很有說服力。

《愛情神話》中的大上海藏在小弄堂與鄰裡間,貼地氣但又處處精緻。就像從窄巷中走出的馬伊琍腳下那雙斷了根的 Jimmy Choo,也像鞋匠蹲坐在馬紮上的 Coffe Time,這份沾染了煙火氣的精緻,是上海最樸素的精緻。

如果再去細細尋找,我們還能在電影中所有人觀看費裡尼《愛情神話》的一幕看到老白家的書架,讓我們看看這位教街坊畫畫的藝術家平時都讀什麼書?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這本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是一本用最簡單風趣的文字編制而成的哲學史,翻開本書,從神煩的蘇格拉底開始,徹底了解人類史上的哲學家們,以及他們窮盡畢生的經曆和苦思後送出的最終答卷。但顯然讀了這麼多哲學道理,老白也很難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故事。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角落裡的這本 《小醜的流浪》正是《愛情神話》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的自傳,他是唯一獲得過 1 座戛納金棕榈大獎、2 座威尼斯銀獅獎、5 座奧斯卡金像獎的導演,這本自傳出現在書架上可以說十分應景。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品牌是一種認知效率的結果,品牌建立的過程就是認知效率形成的過程”,這本 《新品牌的未來》中回答了新品牌從哪兒來和到哪兒去的問題,讀了這本書的老白也許還有過在職場上班甚至創業的經曆?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香料共和國》是一部香的曆史,記載了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饪史,廚藝精湛的上海男人老白讀這本書再合适不過。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導演編劇邵藝輝曾經在采訪中引用馬爾克斯的話:“我堅信未來是女人支撐世界,男人隻有搗亂的份。”并用以形容自己的電影:“巧的是,我寫的就是這些厲害的女人和搗亂的男人,隻不過他們都一樣迷人。”也許這本 《馬爾克斯的一生》出現在書架上就是為了緻敬與導演隔着時空不謀而合的偉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吧。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譯林方尖碑編輯部:

“新月與薔薇”就好像波斯文明的縮影:既有“新月”上的殺伐糾葛,又有“薔薇”下的溫婉柔情。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新月與薔薇》是一本“波斯人”寫“波斯”的通史作品,其内容的深刻和寫作視角的獨到,都讓我們認為這本書值得更加“驚豔”地與讀者見面。在策劃環節,我們曾通過微網誌公開征集的方式,為這本書選擇中文書名,在收到的幾百份投稿中,“新月與薔薇”這個名字讓編輯部的小夥伴們都眼前一亮。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新月”是波斯文明中的常見元素,無論在建築設計還是文學作品中都屢見不鮮。“薔薇”是如今伊朗的國花,在各種藝術創作中常有出現。“新月與薔薇”就好像這個文明的縮影:既有“新月”上的殺伐糾葛,又有“薔薇”下的溫婉柔情。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編輯加工環節,我們通過一些“小心機”,比如在每個章節前設定一頁,附上相應曆史時期使用的錢币圖案,讓整本書更有“波斯味兒”;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營銷推廣環節,我們與社裡各部門密切配合,推出了書口彩繪的特裝版“薔薇版”,将新書的預售與宣傳合二為一。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在北京三裡屯的機電院,出現了一個充滿“複古風情“的門面——爬滿爬山虎的外牆、綠色的牆漆、貼在玻璃上的複古字型,這就是多抓魚的北京新店。

這家店鋪和上海店一樣被叫做“多抓魚循環商店”,說明新店不再是一家隻賣二手書的書店,而是兼賣二手服飾甚至更多循環商品。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這是多抓魚第一家超 1000 平米的店鋪,他們在 2021 年底關閉了位于大望路的北京老店,并選擇在 2022 年的第一天打開新店的大門,頗有“辭舊迎新”的意味。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店鋪内部采用大面積的綠色瓷磚元素,并用生鏽的金屬架構取代隔斷牆,以 LED 條形屏顯示目前分區的品類,擡頭則可以看到大面積的天窗。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2017 年,多抓魚作為一家網絡二手書買賣平台上線,2019 年底,荒野氣象台現場報道了上海的多抓魚循環商店開幕,目前他們的品牌業務已從最開始的書逐漸擴充到電子産品和服裝。不過,這家店鋪的開業對圖書行業來說仍然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我們應該為開在北京的新書店鼓掌,也希望未來能聽到更多這樣的好消息,讓讀者們擁有更多精神上的“避難所”。

撰文:Via

設計:Andy攝影:依依

編輯:Andy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愛情神話、多抓魚、新月與薔薇,在新故事裡尋找書的蹤影|Books

很高興認識你,以下都是我喜歡的

如果你也感興趣,試試關注烏雲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