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通片《蓮花公主》(1992)導演:胡依紅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
金柏松訪卡通片《蓮花公主》導演胡依紅
作者|金柏松
編輯|蔡傑
柏松:什麼激起了你對這個故事的第一沖動?
胡依紅:就我個人的愛好而言,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老莊學說”帶有強烈而濃厚的興緻。《蓮花公主》這個故事,我第一次看到南京畫家徐樂樂畫的同名連環畫,連環畫本身的造型、色彩和其他一些藝術繪畫語言的處理上,都極精彩,可以說是“很棒”,是出類拔萃的。其故事的本身,雖然是蒲松齡這樣一位遠在世紀之隔的曆史古人所作,但其中與當代國際上學術界中的“現代意識”具有不謀而合的魅力。一個書生在做夢,夢見的是現實的生活,其中淡淡的感覺,有無相生的哲理,超越了周圍我所見到的許多别的作品,其藝術的品位明顯地被我例入高品位的層次。它,正是我所要、所想尋找的。
徐樂樂國畫作品
柏松:《高女人和矮丈夫》也是你自已根據馮骥才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其影片和原作在内容上作了很大很大的改動。《蓮花公主》與原作無多大的改動,這有點不太合乎你的思路,為什麼?
胡依紅:《高女人和矮丈夫》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大家一看就明自,那是“阿達式”的。但每個藝術家必須創造,追求自已個性的東西。我在努力尋找我自已的個性。這部戲一開始我還是希望首先在劇本上有我自己的再創作,然而,我七改八改也覺得改得都不舒服,改過的東西硬想塞卻塞不進去,而塞進去了又覺得原來的美好關系都被打破了。蒲松齡的這個作品給人感覺是一種超越的完美。這要等我動手去碰碰它以後,才能發現這種貨真價實的高品位感覺,尤其是在哲理性上,它的沉澱性很純。
卡通片《高女人和矮丈夫》(1989)
導演:胡依紅
柏松:本片中你如何運用動畫語言?
胡依紅:動畫語言是由多種藝術元素組合而成的。尤其作為“電影”的“電影語言”上,繪畫、造型、動作、音響、攝影等等都是卡通片的重要元素,由于攝制組各部門的友好合作,使我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此片。其中尤其是攝影蔣友毅先生,他是一位優秀而工作态度極其認真又富有創造力的攝影師,與他合作真是感慨萬千。
卡通片《蓮花公主》(1992)
在人物造型和畫面風格上,連環畫原作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造型高度洗煉,色彩也很高雅、單純,有一種現代文人畫——人稱新文人畫的韻味,這樣的線條和色彩會組成新穎的視覺力量。它和蒲松齡原著的神韻又很糅合,古今融通,作為一種造型意象,在這種影片中将會起很大的作用,這是我在影片開始時就想象到的。
本片的音樂、音響、效果同樣追求淡雅而細緻。由于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默契合作,才組成了我影片的動畫語言。
柏松:通過這部影片的創作,你在美術片創作中有些什麼新的體會?
胡依紅:鑒于目前美影廠經濟困境的現實,我以為搞這類藝術短片最好能和影片的商業性結合起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美影廠如果和人合拍完全可以由我們先做好前期工作,如劇本,導演的藝術構思等,然後再去找外國人來投資合拍。這樣既可以有一定的藝術性,也可以保證其商業價值。
美影廠創作觀念老化是大家共同呼喊了長時間的事。應該鼓勵每個人都去尋找自己的藝術感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