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婆的閨蜜時代(十五)

作者:潘培英

外婆聞不慣醫院裡【來蘇兒】味道,一直在家裡生孩子。

【中德】醫院,顧名思義就是中國和德國聯辦的醫院,它專門為女性服務,如治療婦科病、接生等。

該醫院裝置先進、設施一流,而且服務更周到,外婆每次生娃,都由德國醫生帶着護士上門接生。

十月懷胎,将近臨盆。家裡早已作好了充分準備。鞭炮是傳播喜訊的重要環節;禽蛋作坊的雞蛋已暫停銷售;走做的臨時女工們此刻已開始忙碌起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黃包車夫載着車上兩個不同種族的女人,汗流浃背地奔跑着,他們正趕去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

嘈雜的弄堂口,人們已恭恭敬敬地為他們僻出一條通道…..

等待總嫌長,又是出奇的靜。看熱鬧的、等紅蛋的、百人百态,把這條彈格路圍的熙熙攘攘。

終于,【哇】的一聲洪亮的啼哭,引來鞭炮齊鳴,人們開始議論紛紛,幾輛送雞蛋的黃魚車魚貫而入。于是乎,負責洗蛋、煮蛋、染蛋的娘姨們進進出出,各司其職,開開心心地忙碌着。

外公揚眉吐氣,領着大康向大家作揖:【領子得子、領子得子!】

外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多少年來積壓在胸口的那塊石頭,被這個粉嫩的嬰兒搬走了。兒女雙全,曆來是中華傳統的最高目标。

往事曆曆,不堪回首…..

外婆結婚早,十七歲時嫁給了二十六歲的外公。第二年,順其自然的生了兒子。新生兒弱弱小小的,那天晚上有點喘,又不肯吃奶,年輕的媽媽也沒在意,第二天早晨醒來,再也喚不回這個脆弱幼小的生命。

母子緣淺,如昙花一現。族中少子,衆之矢的。欺他們無子,外公的姐姐們争相把兒子送來,欲求過繼。

外婆咬緊牙關,送走招娣,抱回大康。今又喜誕親兒,千折百回,終有善報。

領紅蛋的人排成了長龍,相識的,陌生的,一視同仁,人人有份,皆大歡喜。

大康在人群中歡蹦亂跳,有人調侃,生了親骨肉,看你怎麼辦?

外公抱起大康,豎起大拇指說:“小弟誕生,大康有功!領子得子,都是兒子,不分彼此。”

那一天,十多條弄堂,整條馬路人人争說翟小弟。

…..

雖然朱老闆隻是溫飽之家,添了兒子也是喜氣洋洋,小貞剛滿月就辭了娘姨,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帶着三個孩子。

這樣的日子她仍是滿足的,盼望能一直到老。

殊不知,那個可惡的高橋王麻子,如一縷陰魂,正慢慢地向她逼近。

王麻子先找了松餅店的費老闆,告知小貞在【紅十字】醫院産子的消息,王麻子一貫蒙哄拐騙,平時沒一個準屁,老費聽後恨不得煽他兩巴掌。

此路不通,又出損招,并保證兩個月内把小貞捉回高挢,條件是先要一張小貞的小照,他方可作為證據抓人。

老費也想得小貞消息,此事就依了他。

小貞平時幹活多,生養孩子很順利,又惦着家裡的雙胞胎,第二天就要求回家了。王麻子再到醫院去找她,哪裡還有她的形蹤?

但是凡在這家醫院生産的女人,家裡肯定就在附近,是以他必須要有小貞的照片,才能打開問訊之路。

問了幾天,一無所獲。王麻子不死心,看到商店就進去,見到人就拉着看照片,背誦着講了一百遍的謊言。

他口幹舌躁,又餓又累,更是體會到掙錢的不易,他不斷地告誡自己:為了錢必須心狠手辣。

王麻子像個讨飯的,見門就進。看到那家寫着【薦頭店】的店鋪,一腳踏進門,就開始哭喪起來,春蘭正在給幾個娘姨安排東家。

突然闖進一個糟老頭,哭哭啼啼的拿出了小貞的照片,春蘭看了,忙問緣由。

王麻子道:“這是我的妹子小貞,跟家裡伴了幾句嘴就出走了,這幾天老娘病危,臨死前要她回家看媽。”

春蘭又道:“你妹子什麼時候離家的?”

王麻子回答得正确無誤。

春蘭常與人打交道,凡事都會有餘地,她想了想道:“這個女人好像看到過,我幫你再仔細查尋一下,過幾天給你回音。”

王麻子自然高興,千頭萬緒或許就在腳下,他千恩萬謝的找飯店喝酒去了。

春蘭下班,左拐右彎盡穿弄堂,确實身後無人,再走進朱老闆家。

小貞看到她,高高興興的說:“晚飯剛做好,你吃口便飯吧。”

春蘭不接這茬話,忙問道:“小貞,你可有哥哥?”

外婆的閨蜜時代(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