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婆的闺蜜时代(十五)

作者:潘培英

外婆闻不惯医院里【来苏儿】味道,一直在家里生孩子。

【中德】医院,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和德国联办的医院,它专门为女性服务,如治疗妇科病、接生等。

该医院设备先进、设施一流,而且服务更周到,外婆每次生娃,都由德国医生带着护士上门接生。

十月怀胎,将近临盆。家里早已作好了充分准备。鞭炮是传播喜讯的重要环节;禽蛋作坊的鸡蛋已暂停销售;走做的临时女工们此刻已开始忙碌起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黄包车夫载着车上两个不同种族的女人,汗流浃背地奔跑着,他们正赶去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

嘈杂的弄堂口,人们已恭恭敬敬地为他们僻出一条通道…..

等待总嫌长,又是出奇的静。看热闹的、等红蛋的、百人百态,把这条弹格路围的熙熙攘攘。

终于,【哇】的一声洪亮的啼哭,引来鞭炮齐鸣,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几辆送鸡蛋的黄鱼车鱼贯而入。于是乎,负责洗蛋、煮蛋、染蛋的娘姨们进进出出,各司其职,开开心心地忙碌着。

外公扬眉吐气,领着大康向大家作揖:【领子得子、领子得子!】

外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多少年来积压在胸口的那块石头,被这个粉嫩的婴儿搬走了。儿女双全,历来是中华传统的最高目标。

往事历历,不堪回首…..

外婆结婚早,十七岁时嫁给了二十六岁的外公。第二年,顺其自然的生了儿子。新生儿弱弱小小的,那天晚上有点喘,又不肯吃奶,年轻的妈妈也没在意,第二天早晨醒来,再也唤不回这个脆弱幼小的生命。

母子缘浅,如昙花一现。族中少子,众之矢的。欺他们无子,外公的姐姐们争相把儿子送来,欲求过继。

外婆咬紧牙关,送走招娣,抱回大康。今又喜诞亲儿,千折百回,终有善报。

领红蛋的人排成了長龙,相识的,陌生的,一视同仁,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大康在人群中欢蹦乱跳,有人调侃,生了亲骨肉,看你怎么办?

外公抱起大康,竖起大拇指说:“小弟诞生,大康有功!领子得子,都是儿子,不分彼此。”

那一天,十多条弄堂,整条马路人人争说翟小弟。

…..

虽然朱老板只是温饱之家,添了儿子也是喜气洋洋,小贞刚满月就辞了娘姨,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带着三个孩子。

这样的日子她仍是满足的,盼望能一直到老。

殊不知,那个可恶的高桥王麻子,如一缕阴魂,正慢慢地向她逼近。

王麻子先找了松饼店的费老板,告知小贞在【红十字】医院产子的消息,王麻子一贯蒙哄拐骗,平时没一个准屁,老费听后恨不得煽他两巴掌。

此路不通,又出损招,并保证两个月内把小贞捉回高挢,条件是先要一张小贞的小照,他方可作为证据抓人。

老费也想得小贞消息,此事就依了他。

小贞平时干活多,生养孩子很顺利,又惦着家里的双胞胎,第二天就要求回家了。王麻子再到医院去找她,哪里还有她的形踪?

但是凡在这家医院生产的女人,家里肯定就在附近,所以他必须要有小贞的照片,才能打开问讯之路。

问了几天,一无所获。王麻子不死心,看到商店就进去,见到人就拉着看照片,背诵着讲了一百遍的谎言。

他口干舌躁,又饿又累,更是体会到挣钱的不易,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为了钱必须心狠手辣。

王麻子像个讨饭的,见门就进。看到那家写着【荐头店】的店铺,一脚踏进门,就开始哭丧起来,春兰正在给几个娘姨安排东家。

突然闯进一个糟老头,哭哭啼啼的拿出了小贞的照片,春兰看了,忙问缘由。

王麻子道:“这是我的妹子小贞,跟家里伴了几句嘴就出走了,这几天老娘病危,临死前要她回家看妈。”

春兰又道:“你妹子什么时候离家的?”

王麻子回答得正确无误。

春兰常与人打交道,凡事都会有余地,她想了想道:“这个女人好像看到过,我帮你再仔细查寻一下,过几天给你回音。”

王麻子自然高兴,千头万绪或许就在脚下,他千恩万谢的找饭店喝酒去了。

春兰下班,左拐右弯尽穿弄堂,确实身后无人,再走进朱老板家。

小贞看到她,高高兴兴的说:“晚饭刚做好,你吃口便饭吧。”

春兰不接这茬话,忙问道:“小贞,你可有哥哥?”

外婆的闺蜜时代(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