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創公司Wayve融資2億美元 自動駕駛真的“香”嗎

作為公認的汽車行業的未來,對自動駕駛虎視眈眈的入局者越來越多,資本也在加速湧入。Wayve,一家依靠機器學習為核心科技的英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已經拿到了超2億美元的融資,在其身後,微軟等巨頭的身影若隐若現。雖然是大勢所趨,但目前看來,在真正商用之前,從法規到道德,自動駕駛還要面對的挑戰不少。

當地時間1月18日,Wayve表示,已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2億美元。對于融資的目的,Wayve表示,将會用于在全球範圍内擴大其自動駕駛技術,并與商業車隊合作,啟動更多試點項目。

雖然還隻是一家初創公司,但Wayve頗受投資者青睐。去年10月,Wayve就在官網宣布将與英國著名貨商Ocado展開合作,借此獲得超1300萬美元的投資。

加上最新的這輪融資,該公司目前的總融資金額已經達到2.58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風險投資公司D1 Capital Partners、Moore Strategic Ventures和Linse Capital,還有微軟、維珍和Baillie Gifford等大公司。

雖然Wayve沒有透露其新估值,但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報道,它的新估值可能會超過10億美元,進而成為“獨角獸”公司。

Wayve能收獲多家投資人的青睐,或許源于其與衆不同的研發思路。Wayve首席執行官亞曆克斯·肯德爾(Alex Kendall)表示,與現有的做法相比,Wayve的做法“相當叛逆”,該技術使用安裝在車輛外部的攝像頭傳感器,而不是依靠數字地圖和編碼等傳統方法。肯德爾将這種方法稱為“汽車通過計算視覺平台自己看世界”,據他說,這種方法可以讓汽車在複雜的道路情況下仍能自主決定如何駕駛。

“我們對Wayve的自動駕駛技術印象深刻,這能提高我們的貨運能力,并讓我們的合作夥伴在零售業搶占先機。”Ocado的技術負責人亞曆克斯·哈維 (Alex Harvey)在采訪中說。

Ocado與Wayve的合作不止投資,官網公告顯示,Wayve的自動駕駛技術将用于Ocado的送貨車隊,并由一名人類司機監督測試。

雖然Wayve将自己的研發理論描繪的無所不能,甚至把這種深度學習方法稱為“大腦中神經元層活動”的模拟,但是也有其他自動駕駛方面的從業人員表示,Wayve這一理論或許過于簡單化了。

與Wayve同在自動駕駛賽道的FiveAI公司。FiveAI首席執行官斯坦·博蘭(Stan Boland)表示,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需要多種傳感模式,不是簡單幾個攝像頭就可以解決的。“這一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手動編碼還是深度學習哪種是更好的方法。雖然兩種或許都可以實作自動駕駛技術的成功,但是必然要經曆很多挑戰。” 博蘭說。

眼下,在自動駕駛領域深耕的企業不在少數。去年10月,谷歌旗下Waymo、通用汽車旗下Cruise獲得了加州無人駕駛汽車商用許可。在此之前一個月,Waymo已經通過名為“可信測試者”的項目,向舊金山的一些居民開放了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傳統車企巨頭也蠢蠢欲動,試圖從輔助駕駛切入這一領域。去年12月,豐田、馬自達等日本汽車制造商計劃在今年為主要車型配備自動駕駛功能,主要為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仍将由司機主要操控。

英特爾聯合研究公司曾經釋出報告,預計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将在2050年達到7萬億美元。

雖然企業争相入局,市場前景廣闊,但要真正商用,目前似乎還差得比較遠。牛津郡無人駕駛汽車軟體公司Oxbotica的商業副總裁理查德·金克斯 (Richard Jinks)也表示自動駕駛将在監管、公路法規、事故責任認定等方面都帶來全新的問題。

在不成熟的技術面前,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并不高。北京私家車主劉女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說:“有點不敢想象自動駕駛。如果真的推廣了,我估計也不會嘗試。萬一出了事怎麼判罰也是問題。”滴滴司機王師傅也表示,如果真的推廣應該也要随車配備安全員,“以前的司機變成安全員了,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挑戰重重,Wayve已經瞄準商業化目标了。據Wayve官網顯示,與英國貨商的自動駕駛送貨試驗将于今年正式開始,暫時還沒有試驗結果的相關報告。就目前的研發進度、應用遠景,北京商報記者也嘗試聯系Wayve,但截至發稿還未得到回複。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實習記者 孟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