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0年代,蘇聯就積極參與阿富汗内戰,蘇聯紅軍秘密裝扮成當地人,但卻用俄語喊出“烏拉!”
1919年5月6日~8月8日,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争爆發,經過艱難的戰鬥,阿富汗酋長國獲得獨立,阿曼努拉汗就任埃米爾。

上任伊始,他熱衷于推動現代化,建立了男女都可就讀的新式學校,廢除了好幾世紀以來的習俗,比如針對婦女的服飾規定等。
登基7年後,阿富汗實行君主立憲制,改名為阿富汗王國。
阿曼努拉汗在國内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将實物稅改為貨币稅;出售國有土地以促進土地私有發展;擴大學校,實行世俗教育;改革落後、守舊的習俗等等。
但是,阿曼努拉汗的激進改革遭到了封建貴族、地主、毛拉和部落酋長們的反對,導緻叛亂四起。
當時,蘇聯和英國正在争奪中亞控制權,雙方都試圖争取阿富汗的支援。
阿曼努拉汗更傾向于蘇聯一邊,他有效遏制了在蘇聯内戰期間從國内逃往阿富汗的中亞反蘇勢力的發展。這些白俄武裝曾多次對蘇聯領土發動襲擊。
阿蘇兩國擴大了經濟和軍事合作,阿富汗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一支空軍,以鎮壓各地的叛亂。
1928年底,反對阿曼努拉汗統治的聲勢擴大,一支塔吉克族叛軍自賈拉拉巴德向首都喀布爾進軍,一路勢如破竹。阿富汗王國的軍隊未作抵抗,四散而逃。
蘇聯上司人決定,派出軍隊進入阿富汗,幫助阿曼努拉汗穩定局勢。
蘇聯不希望向世界公開其軍事介入阿富汗内戰的事實。2000多名紅軍士兵身着阿富汗士兵服裝,秘密參加阿富汗戰役。
1929年4月15日,這支裝備精良并配備火炮的部隊進入阿富汗,由蘇聯駐阿富汗軍事專員普裡馬科夫指揮。
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蘇聯紅軍摧毀了阿富汗邊防部隊,向巴爾赫省主要城市馬紮裡沙裡夫進軍。
在攻打馬紮裡沙裡夫的戰鬥中,蘇聯士兵忘記了自己要假扮成阿富汗人,竟用俄語喊出進攻口号“烏拉!”,進而暴露了身份。
在馬紮裡沙裡夫被紅軍占領後,阿富汗人發出對侵略者發動聖戰的口号,将蘇聯士兵困在城中。
為了救援普裡馬科夫的部隊,第二支蘇聯軍隊在彼得羅夫率領下進入阿富汗。
蘇聯紅軍成功解圍,轉而向喀布爾進攻。
然而,5月22日傳出消息,阿曼努拉汗的軍隊在喀布爾附近遭受慘敗,而他本人也逃到了英屬印度。
蘇聯軍隊留在阿富汗的任何理由都已消失,部隊被立即召回國内。
在蘇聯軍事檔案中,此次行動被稱為打擊蘇聯中亞地區的匪患,并被禁止寫入曆史文獻中。
不久,阿曼努拉汗前往歐洲,後定居在瑞士,1960年病逝于蘇黎世。
阿曼努拉汗被推翻後,他在阿富汗所嘗試的改革都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