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侯乙嘴裡小動物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含那麼多小動物?

曾侯乙墓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被發掘,2400多年前的古墓藏着15,000多件文物。其中最有名的當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考古學家從曾侯乙嘴裡扒拉出21個玉石小動物……曾侯乙有愛心,臨死前還含着玉石的小動物,生怕化掉。

曾侯乙嘴裡小動物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含那麼多小動物?

先簡介下曾侯乙

曾侯乙為曾國君主,曾國就是随國,一國兩名,但曾國之名未出現在史書。曾侯乙是周朝一個諸侯王,身份可從出土的青銅镈上得到驗證,此镈為楚惠王所贈,上有銘文。

周朝分封,以王室貴族為主。曾國居南,隻是當時一個小諸侯國,但級别不低。曾侯乙并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種尊稱。

曾侯乙是周室血脈,姓姬,氏南宮,名乙。是以他名叫南宮乙(先秦稱氏不稱姓,氏差別貴賤),曾侯乙為尊稱,好比公子重耳。

曾侯乙或許"籍籍無名",他祖宗卻是大名鼎鼎的周室開國大将南宮适(kuò,"适"為古字,與今天的"适"是 同形不同字)。

現回到主題 曾侯乙嘴裡為什麼還養着一群玉石小動物? 為什麼是單數21個?

曾侯乙嘴裡的21個玉石小動物

據考古,曾侯乙嘴裡的動物清單如下:

玉石牛6頭、玉石羊4隻、玉石豬3頭、玉石狗2隻、玉石鴨3隻、玉石魚3條丨共21件

這是嘴裡迷你養殖場,曾侯乙得多好吃!

這群小動物稱"玉琀",又稱"玉飯",通常為玉石,也要看家業,也有用貝殼的。古人下葬時把它們放在嘴裡。這是古中國殉葬文化。

《周禮》說,古人大喪時,嘴含玉石。鄭玄注: 飯玉,碎玉以雜米也。

由此可見,在古代喪葬禮儀上,在逝者嘴裡放置碎玉,這些玉石通常會做成不同形狀,所謂玉琀。漢代時玉琀逐漸演變為玉蟬形象。

這種喪葬習俗常見于古代上流社會。若為炫富,不用非塞嘴裡;若為吃貨,幹嘛放整隻動物,小編覺得不如直接做成玉肘子實惠。對古人來說,玉琀習俗顯然有着非凡的寓意。

曾侯乙嘴裡小動物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含那麼多小動物?

玉石小動物的文化寓意

物質層面丨

所謂"玉飯",當然也展現食物寓意。若用普通谷米,很快就腐爛了,如何長供逝者吃呢?換成玉石就不同了,玉石不朽,逝者不會挨餓,以此寄托對逝者的美好祝願。

曾侯乙嘴裡所含牛羊豬魚鴨狗,均為日常動物,都是家禽肉食類,其中牛羊豬狗屬古代五牲之列,狗另有看護陪伴作用。當然這隻是原因之一。

精神層面丨

在古人看來,玉石晶瑩剔透,色澤不褪,這是很神奇的,當然是吸收了天地靈氣。是以古代認為玉石有靈性,也是上佳防腐材料,就把玉石放在逝者"九竅",屍體也像玉石一樣不朽。

漢代的金縷玉衣就是最好的說明,隻是這排場太大,通常為帝王家族所用。不過玉衣起源可直追東周,當時出現了"綴玉面目"、 "綴玉衣服",其内涵同玉琀防腐用意無二。

三國時,曹丕下诏禁止了喪葬玉衣的習俗。

玉琀到玉蟬的演變丨

曾侯乙玉琀為牛羊等日常動物,玉琀在漢代逐漸演變為玉蟬形象,也是有說法的。

蟬,不過地上一夏,但居高枝,流響遠播;在地下卻可以蟄伏幾年,甚至十幾年。無論和地上一夏相比,還是現實概念,在古人看來,蟬的地下世界可謂漫長的存在……

蟬年年在高枝,鳴則世人知,音消則長蟄地下,如此往複,就像生命一直輪回,很神奇。

是以漢代時,玉琀逐漸就做成玉蟬,一方面防腐作用,另方面期望逝者可以像蟬一樣再獲重生,在下長眠,在世高居。

當然,古人不會笨到不知生命本質,更多是寄托哀思,久之演變成喪葬文化。

曾侯乙在戰國,喪葬文化還沒發展到這階段,隻能含日常小動物,但夠狠,塞了21個……

曾侯乙嘴裡的兩個玄機

曾侯乙嘴裡小動物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會含那麼多小動物?

古代"天子五牲"牛、羊、羊、犬、雞,除了五牲一類,曾侯乙嘴裡還多出了魚和鴨。

因為曾國地處周室南方,相比大多中原人,曾侯乙有口福享受鴨和魚這些水産。

古今華夏以雙數為吉,曾侯乙嘴裡為什麼是21個小動物?22雙數+疊數不好嗎?

這事尚無準确解釋,或許21是曾侯乙幸運數字。也或和周易有關。

《象辭》第21卦:

挂名: 噬嗑(指上下颚咬合,咀嚼)。

解剖: 陰陽相交,上下唇間有物,須咬斷硬物。喻恩威并施,去除阻礙可成功。

卦象: 雷電交合。先王取法雷電,嚴明治政,明察其刑,修正其法,必要時采取強硬手段。

巧的是,曾侯乙墓殉葬的少女也是21具……

曾侯乙為什麼老抓着21這數字?為什麼不是20個或者22個呢?小編也問了小朋友。俺家娃回我: 嘴巴不夠大,22個塞不下!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