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把青銅劍的故事

  在這裡,我要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當今世界上的真實的故事: 近一二十年以來,我國的考古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了發展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我們國家從衆多的出土文物當中精選了一批珍品,到國外舉辦了一次巡回展覽。在這些展品中,最令人驚歎不已的是一把青銅劍。

  這一天,正當我們的講解員指着這把熠熠閃光的青銅劍,向緊緊圍攏的觀衆講述它的來曆的時候,人群裡忽然傳來了一個外國人的喊聲:“先生們,女士們,大家不要再聽她講了,那把劍純粹是僞造的!”

  “啊”的一聲,人群騷動了。人們都瞪着莫名其妙的眼睛注視着剛才叫喊的那個外國人。

  那個外國人得意極了。他對着驚異的人們,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們,女士們,剛才大家都聽見了,講解員小姐說那把劍熠熠閃光,是因為用金屬鉻處理過的結果,這實在是彌天大謊。大家都知道,鉻化處理技術是現代社會的産物,并且我們的國家還擁有發明它的專利權呢!”_

  這時,觀衆似乎有所解悟,大家不約而同地轉過頭,注視着我們年輕的講解員。

  我們的講解員不慌不忙,問那個外國人:“先生,您認為這把劍是僞造的?”

  那個外國人帶着輕蔑、傲慢的口吻回答:“是的,毫無疑問,這是我們最新的科研成果!”

  “那麼好吧,就讓我們大家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時候僞造的吧!”我們的講解員說着就拿過測量儀,把青銅劍放在上面。

  頓時,整個展覽大廳裡安靜極了。每一個人都屏住呼吸,緊張地注視着熒光屏上顯示出的數字:100年、500年、1000年、2000年。熒光屏上綠色的數字不動了,它證明,這把青銅劍是2000多年前制造的。

  這時,我們的講解員指着熒光屏上顯示的數字,對那個外國人說:“2000多年前的中國是秦始皇的時代。先生,秦始皇時代的中國人難道會竊取你們今天的最新科研成果嗎?”

  那個外國人先前的那種傲慢勁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他垂下頭,不住地搖晃着,無言答對我們講解員的問話。

  此刻,被熒光屏上顯示的數字驚呆了的觀衆清醒過來了。頓時,展覽大廳裡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中國人真偉大廣!”“中國人真了不起!”

  這把青銅劍是1974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随葬的兵馬俑坑中發掘出來的。我們的考古工作者發現它的時候,它被倒下的兩個兵俑壓成“弓”字形,裸露的部分烏黑發亮。劍埋在地面下大約有5、6米深,那裡陰冷潮濕,雨水不斷滲入。考古工作者本以為它已經不能恢複原狀了,于是,有人輕輕地搬起兩個兵俑,隻見那把劍“騰”地飛起來,一道寒光,“噹啷”一聲落在地上,“好險呀!”劍飛出一丈多遠,差一點兒落到一個人的頭上。這突然發生的事,讓人們大吃一驚。大家都想試試劍鋒。一個人自告奮勇地說:“來,擱這兒試。”他說着,低下頭,揪起自己的一縷頭發。另一個人把他的一縷頭發搭在劍鋒上,對着劍鋒輕輕一吹,“嚓”,一縷頭發掉在地上。“好鋒利呀!”人們異口同聲地驚歎着。

  這把青銅劍在地上沉睡了2000多年,居然不鏽,居然能保持其韌性和鋒利,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揭開這把青銅古劍的不鏽之謎,成為考古工作者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如果采取光譜或化學等傳統分析方法去研究,需要取樣品,那就勢必破壞青銅古劍的完整性;如果想用電子顯微鏡檢測這長達90厘米的青銅劍,又實在難以辦到。是以,考古工作者的這個願望在當時根本無法實作。

  幾年過後,我國發展起來一門核分析新技術——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法,它具有快速、無損傷、多元素、高靈敏度等優點。所謂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法,就是用高能質子束直接轟擊被測樣品的表面,當被測樣品受到高能質子束轟擊時,其繞原子核運轉的内層電子被打掉,這時外層能量較高的電子就躍遷到能量較低的内層填補空位,并以各種形式将多餘的能量釋放出來,其中包括一種叫特征X射線的。不同的金屬元素發出不同波長的特征x射線。是以,隻要是測得被分析樣品發出的各種特征X射線的波長,就可以知道這個樣品由哪兒種金屬元素組成。同時,從測得的各種特征X射線的強度,通過計算便能弄清各種金屬元素的含量。一般測定一個部位隻要幾分鐘,而且在被測樣品上不留下任何痕迹。我們的科學工作者用國産靜電加速器産生的200萬電子伏特質子束,轟擊古劍的不同部位,很快弄清了這把青銅古劍的成分和制作工藝,并且揭開了它長久不鏽之謎。

  原來,秦代的工匠在鑄造這把青銅劍的時候,采用了防腐能力極強的鉻鹽氧化法,即以鉻鹽為氧化劑,讓劍的表面形成一層非常緻密的氧化層,使它再也不起别的化學作用。這層氧化層極薄,隻有百分之一毫米,大約是一張報紙厚度的1/10.硬是靠着這薄薄的保護層,這把青銅劍在陰冷潮濕的土層裡埋藏了2000多年,不鏽不腐,柔韌如初,熠熠閃光,鋒利無比。這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重大成就。

  在國外,氧化鉻表層防腐處理技術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它首先在西德和美國獲得專利權,是以那位外國先生聲稱這是他們的“最新的科研成果”。而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