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菜單傳達親民形象!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的晚宴背後的秘密

1981 年7 月29 日,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喜宴。皇家婚禮近看是王子與公主交換誓約的場合,退一步觀之,會發現裡面充滿象征訊息,訴說着這個國家以及皇室與國民的關系。

本篇要介紹的是英國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喜宴,而這場婚禮在松綁正規禮儀之餘,兼顧了對傳統的尊重,從婚禮配樂的選曲就可以見得:威爾斯衛隊(Welsh Guards)的樂團先後演奏了電影《愛的故事》(Love Story)主題曲與海頓的〈公牛小步舞曲〉(Oxen Minuet)。

查爾斯王子的祖父與母親分别在1923 年與1947 年成婚,相較之下,查爾斯王子的婚禮菜單不無相似之處,三場喜宴都有根據皇家夫婦與家庭命名的菜肴。

1981 年的賓客享用了「威爾斯親王上選雞肉」(Suprême de Volaille Princesse de Galles),1923 年的喜宴則端出「瑪麗皇後上選鲑魚」(Suprême de Saumon Reine Mary)和「阿爾伯特王子小羊肋排」(Côtelettes d'Agneau Prince Albert)。

而在1947 年的喜宴上,魚肉料理叫做「蒙巴頓龍利魚排」(Filetde Sole Mountbatten),甜點是「伊莉莎白公主冰淇淋蛋糕」(BombeGlacee Princesse Elizabeth)。遵循這類傳統有助于創造延續傳承的意義,也是以一種比較輕松的方式來慶祝兩家聯姻、恭賀皇家配偶新晉高位。

不過這種作法有失委婉,也不禁令人納悶:瑪麗皇後真希望有人拿她的名字為一道魚肉料理命名嗎?在1981 年,對于一場在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辦的中産階級婚禮來說,一份有四道菜的餐點并不算過分。

即使當時失業人口高達250 萬人,這對夫婦的婚禮也很難惹來過度鋪張的非議。反觀查爾斯王子的祖父阿爾伯特王子(後來登基為英王喬治六世),他享用就的是一場有九道菜的隆重喜宴了─遠遠超出1923 年英國一般國民的财力與生活經驗。查爾斯王子的菜單昭告了世人:他的家庭與平民還是有點類似之處。他的祖父則讓人民體認到皇室與普通人家的天壤之别。

一場英國皇家婚禮的菜單卻以法文書寫,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法文自十九世紀起就是飲食與正式文書的代表語言,而1981 年,英國對自家食物還沒那麼有信心。從前的英國人老是自慚形穢,覺得法國人不隻比較會做菜,也更懂得說一口好菜。

就連草莓配凝脂鮮奶油(Strawberries and clotted cream)這個再英國不過的組合,在這份菜單上都以法文寫成「Fraises and CrèmeCaillée」。等到30 年後,查爾斯與戴安娜的長子威廉(William)與凱特.密道頓(Kate Middleton)結婚時,情況才有所改觀。這一回,他們的喜宴菜單以英文書寫,并且自豪地宣揚食物的英國本土根源:

蘇格蘭北高地梅(Mey)地區上選有機小羊背脊肉

海格洛夫(Highgrove)春蔬

英格蘭蘆筍

澤西島皇家馬鈴薯佐溫莎醬汁

輪到查爾斯與戴安娜的次子哈利于2017 年結婚時,喜宴準備的是「碗裝輕食」(Bowl food),也就是形式介于開胃小點和主餐之間的餐點,菜色包括豌豆薄荷炖飯、法式炖雞、慢烤豬五花肉佐蘋果泥與脆豬皮,而且賓客要站着吃。曆代皇室成員想與國民建立怎樣的關系,全寫在他們的喜宴菜單上。

【作者簡介】

文森‧富蘭克林(Vincent Franklin)

在父親位于哈沃斯(Haworth)的小餐館長大。他是劇場和影視演員,扮演過最知名的角色是政治驚悚劇《内政保镳》(Bodyguard)裡的麥克‧崔維斯(Mike Travis),和政治喜劇《幕後危機》(The Thick of It)裡的公關達人史都華‧皮爾森(Stewart Pearson)。他也曾演出羅素‧戴維斯(Russell T Davis)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的劇情影集《小黃瓜》(Cucumber)。

亞力‧強森(Alex Johnson)

自2007 年起任職于《獨立報》網路團隊,并着有多本書籍,包括《作家的寵物》(Writer's Pets),《書單之書》(The Book of Book Lists),《架上人生》(Shelf Life),《繞着世界逛書鎮》(Book Towns),《書架的世界》(Bookshelf),《圖書館不思議》(Improbable Libraries),以及《小屋工作法:另類工作空間革命》( Shedworking: The Alternative Workplace Revolution),和文學紙牌桌遊《作家遊戲》(The Writers Game)。

文森和亞力住在同一條街上,每逢星期三,他們都一起打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