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成為皇帝前可說經曆坎坷,是以當他成為一國之君後,其多疑、自卑的心态讓他狠心誅殺多名功臣,雖然朱元璋對人十分苛刻,動不動就要處罰人,但唯一能勸他的人隻有馬皇後和太子朱标。
朱标是馬皇後所生,也是朱元璋的長子,不過他沒有繼承朱元璋的性格,他宅心仁厚,經常調和弟弟們之間的沖突,雖然在諸位皇子當中聲望最高,但他太過于仁慈,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擔保一些人,有次他為了擔保要跳水死谏,讓侍衛争先恐後也跟着跳水搶救,但卻被朱元璋看一眼就把侍衛拖下去斬了,原因其實有很多考量。
胡惟庸是明朝左丞相,他遷升丞相七年,朝中大半官員都受過他的恩惠,但他也不遺餘力的打擊異己,就連劉伯溫也受到了排擠,明朝開國年間,出謀獻策的劉伯溫僅僅被封了一個誠意伯,歲祿隻有240石,而李長善功封南韓公,歲祿4000石。一直未受重用的劉伯溫也就告老還鄉了。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病重,胡惟庸派醫生去探望,但劉伯溫服藥之後,倉促離世,關于他的死亡衆說紛纭,胡惟庸過于專權,甚至預謀篡位的謠言四起。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去胡惟庸家中看泉水,結果半路上發現胡惟庸家中埋伏着士兵,朱元璋深感事态嚴重,當天就處死了胡惟庸,李長善等人也是遭受牽連,受害者多達三萬人。
就連太子朱标的老師宋濂一家也被牽扯進去,宋濂的幾個兒子先後被處死,朱元璋甚至想處死宋濂,而朱标本就不喜歡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如今老師被牽連,更不會坐視不管,他不顧自身安危進言「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标以自己作為擔保,希望能夠保下宋濂,朱元璋不願聽從,将他趕出去,朱标卻不死心,以死明志,于是他轉身跳入了金水河。
一旁的侍衛也立刻跳下水,此時,朱元璋聞聲趕來時,太子朱标已經被救上來,可朱元璋一看侍衛的衣服和鞋子,眉頭一皺,就叫人把脫衣服的侍衛拉出去斬了,而沒有脫衣服的侍衛連升三級。這個理由很簡答,朱元璋認為,來不及脫衣服的侍衛們肯定是救人心切,他們日後都可以為太子出生入死,但沒有脫衣服的根本就沒有将太子的性命放在心上,留着他們對太子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