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華夏的曆史為人所震撼,所吸引。

泱泱華夏

五千年,赫赫青史,這其中有着太多的故事。有高山流水的

知音之樂

,也有開疆破土的萬丈豪邁,也有着浩浩蕩蕩的

名士風流

......

不過真正探究起來,華夏曆史的主要内容應當還是封建王朝的

興亡史

。有貪戀美色誤國的,有大興土木不顧民生的,有外敵入侵滅國的,

但是說到被窮死導緻滅國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這個朝代就是明朝。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一、明朝的積弊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軍權,在中央廢除了中書省,

設立三司

,這個行為可以說是極為有效。再者,

朱元璋還加了一條規定:内臣不能幹涉朝政,還在皇宮門口立了鐵牌,違反此規定者斬首。

可惜的是,他當時就不該讓

朱棣

有兵權。

朱棣清君側,迫朱允文退位,還創立了東廠,開啟了明朝重用太監的曆史。

雖然他是為了更好的監管大臣,但是太監卻不是那麼受控。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直到崇祯皇帝16歲登基,大力清除閹黨,

忍辱負重,抓住機會鏟除了當時位高權重的九千歲魏忠賢以及其黨羽,重理冤案,重新任用被罷免的官員。可惜的是,崇祯最後也因為官員鬥争無人可用,不得不

重新啟用

太監。

閹黨攪亂這個明朝廷的環境,當然,這是一個方面,但是卻并不是根源。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結黨營私,大臣們互相抱團,造成以集團為機關的權利鬥争,官員控制的勢力十分強大,部分官員的權利甚至超過皇帝

,也是以,他們對皇帝

根本沒有敬畏之心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外部壓力同樣也不小,崇祯皇帝在位期間,旱災、蝗蟲災、水災等

災害頻發

百姓沒有糧食,連山上的野草都要搶着才能吃到,吃完野草,吃樹皮,吃完樹皮,隻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

是以農民

起義頻發

,瘋狂消耗明朝廷的力量。

1644年,李自成攻向京城,聲勢極盛,所向披靡,

李自成身經百戰,被明朝廷越剿越盛,這樣下去的情況,就導緻了明王朝所面臨的的危機越來愈大,

首都京城都岌岌可危,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相對于氣焰盛大的李自成,明朝則是已經

風雨飄搖

,内外艱難,對外,有女真入侵,對内有農民起義,崇祯皇帝是

焦頭爛額

。然而,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竟然是經濟問題,

經過多年平定戰亂的消耗,明朝的國庫已經空虛,沒有錢财來養官兵,無法繼續打仗了。然而,

李自成帶來的威脅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二、群臣皆拒絕

為了

籌措軍饷

,崇祯皇帝想盡一切辦法,比如降低皇宮的用度,減少宮人的數量;自己的龍袍破了,也隻是修補一下繼續穿;把皇宮裡面的金銀銅材質的物品

充當軍饷典當

;将冊封皇親國戚所采用的物件從純金改為鍍金。

凡此種種,竭盡全力,然而還是

杯水車薪

。崇祯皇帝不自覺得把目光投向了王公大臣的家财,與此同時,

實幹派的首輔薛國觀向他獻言,提議可以向權貴們借錢,鼓勵他們捐贈以豐軍饷。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俗話說,

甯當太平犬,不當亂世人

。對權貴來說更是如此,國家大亂,他們的生活和财産也會受到極大的

影響

。在如此千鈞一發的時候,原則上是慷慨解囊,奮勇獻身以報國才對。

現實的情形竟然是慘遭拒絕,

崇祯皇帝在朝堂上要求權貴及大臣們為國家财政捐贈物資,以支援前線軍隊,并且規定三萬兩以上的金額是上等。

但是權貴及大臣們紛紛哭慘示弱,表示沒錢,就算可以捐,也捐不了多少。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三萬兩對這些人來說,并不是什麼大錢,

可是竟然沒有一個人捐款數額達到這個數字,最高的也僅僅是兩萬,大部分都是幾十幾百,這場

由皇帝發起的捐款最後也僅僅籌得20萬兩。

為了不捐款,群臣花樣頻出,裝窮叫苦。

有故意在房屋門牆上寫急賣房的,也有假裝将古董拿到市場上銷售,更有甚者,

如國丈周奎,崇祯帝為勸動他,先是将他晉升為侯爵之位,還特地派太監許高傳達聖意,有意以此作為交換,讓他捐款10萬兩。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周奎大為叫慘,哭訴家中貧窮,隻能買發黴的米來吃,隻願意捐款1萬。

朱由檢讓他捐2萬,他便向女兒訴苦求助,

周皇後

信以為真,将多年積蓄五千兩銀錢交于他,并勸說父親做出表率,誰料到,

周奎貪下了兩千兩,将剩餘三千兩交了出去,可謂難看至極啊!

群臣的操作,崇祯自然也看在眼裡,開始強逼。

武清候便是因拒絕捐銀被崇祯逼死,一時間人人自危。于是他們便勾結太監,趁五皇子生病,裝神弄鬼,将其吓死,還揚言要殺掉所有皇子。崇祯看到了皇權的弱勢,隻好忍氣吞聲。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由這,也能看出大臣們根本不在意明朝廷的滅亡,甚至可以說一句,亡就亡吧。

諷刺的是,此時沒錢的衆人,在李自成攻下京城後,被抓起來,

拷打出了大量的銀錢。

三、借錢的可行性

嚴格來說,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十分荒謬的。

不僅是皇帝向臣子借錢這個行為,而且臣子不僅不借,還膽敢

謀害皇子

。皇帝明知真相,卻不敢懲處于大臣,令人匪夷所思。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細細探究,确實有迹可循。對借錢一事來說,竟然是可以執行的。原則上,

明朝官員的薪酬并不高,但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制度本質上還是偏向士人。

部分受賄行為成為一個半合法的程式

,例如下級獻給上級的夏日的“冰敬”、冬日的“碳敬”。此外,商戶所繳納的稅額極低,加上科舉取士所帶來的免稅、獻田挂靠等,官員們簡直是盆滿缽盈。

曆史上一個被窮死的朝代,皇帝找大臣借錢打仗,大臣:亡就亡吧

四、總結

與之相對,國家窮,不得不增加了

三種新的稅收

,可收到的錢糧卻都進到士人的手裡。

百姓本來就貧困,稅賦增重,不得不造反。

這樣來看,借錢也不是不能了解。

總得來說,明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

地理環境上遇上了

小冰河時期

;制度上,

朱元璋制定的對士人有利的制度和朱棣開啟的任用宦官的大潮;再加上崇祯皇帝本人雖然勤政,但是生性多疑,剛愎自用,明朝實在是無力回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