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

當年江淮軍區派了窦玉泉、張普景、萬古碑和李文彬四人到麒麟山根據地搞隊伍建設,結果其他三人都出事,隻有窦玉泉笑到了最後,為何會這樣?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

四人中第一個出事的是李文彬,私會崔二月被日本人抓獲,最後屈打成招,成了可恥的漢奸。叛變才兩天就被韓春雲和高秋江給鏟除了。李文彬所作所為讓其他三人頗感尴尬,畢竟他們都是上面派到麒麟山搞隊伍建設的,應該說立場非常堅定,意志也很強。事實上,李文彬在麒麟山根據地非常有熱情,鬥志很高,很多人認為他“最革命”了,結果大跌眼鏡。李文彬是四人中最早一個離開的,沒有等到革命勝利。第二個出事的是張普景,由于堅持原則,不肯透露以前的資訊,不願意配合得勢的萬古碑翻曆史舊賬,結果被他折磨緻死。張普景是有信仰的人,堅持原則,不願意屈尊任何人,書生氣十足,甯為玉碎,不為瓦全。在真理和利益面前,他選擇真理。是以當講事實時,張普景沒問題。一旦混淆是非,他這個講真理的人需要付出代價。張普景太講原則,過于較真,是以很難善終。萬古碑在戰争年代就沒安好心,在麒麟山曆次運動中,他都積極參與,甚至主導了純潔運動,折磨過不少人。和平年代,有段時間不得志,郁郁寡歡,後來趕上了另外一場運動,他在D市掀起了不小的風浪,以前的戰友大都被拉下馬。可惜好景不長,運動結束後,他成了三類人,停職審查。四人中,唯一善終的就是窦玉泉,曆次運動都平安無事,穩坐釣魚台。窦玉泉何德何能,為何能笑到最後?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

其一,他懂軍事。窦玉泉當時是麒麟山副司令兼參謀長,專門負責軍事訓練。在來麒麟山前,他曾在其他根據地工作,打過不少仗,戰鬥經驗非常豐富。根據以往的經驗,再結合蘇軍和日軍戰術,他想将麒麟山這支隊伍訓練成一流的軍隊。姜大牙當初還挺看不慣這套訓練方法,兩人曾在訓練場地拼過刺刀,結果幹不過窦玉泉,于是姜大牙認真向他學習軍事理論,并且利用所學小試鋒芒,果然有所收獲。窦玉泉在戰術上一流,但是在戰略上不如麒麟山軍區司令員楊庭輝。在他離開麒麟上後,窦玉泉成了司令員,打算在榆林寨實施拔點戰鬥,以此來建功立業,但是在陳埠縣遭到了姜大牙的抵制,他表示還是要按照楊庭輝的既定作戰方案辦,這讓窦玉泉大為不滿,兩人為此産生了沖突,導緻作戰方案流産,避免了跟日軍的硬拼,麒麟山的實力也得以儲存。由此可知,窦玉泉的作戰方案并不符合實際情況,一旦開打,恐怕會損兵折将,在戰略上他不如楊庭輝。盡管如此,但他還是比其他三人要強。四人中,李文彬和萬古碑完全不懂軍事,是以兩人熱衷于整人,特别是對姜大牙,他來麒麟山立了不少軍功,屢次被提拔,這對他倆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李文彬,他不懂軍事,而且級别在四人中最低,是以才會表現“最革命”,隻有這樣,才能在麒麟山立足,否則沒有存在感!張普景空有理論,但缺乏實踐能力,但是窦玉泉理論和實踐皆備,是以他在麒麟山沒有任何壓力。在部隊裡,能打仗非常吃香,尤其是戰争年代。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

其二,他懂政治。窦玉泉不隻會打仗,而且非常有政治頭腦。到麒麟山工作,他知道誰是老大,分得清東南西北,其他三人以為是上面派過來的,是以頤指氣使,對根據地其他人指指點點,常常以上級自居,哪怕是軍分區司令員楊庭輝,他們也不放在眼裡,但是窦玉泉沒有這樣,他懂得強龍鬥不過地頭蛇,知道楊庭輝在麒麟山的地位,不搞喧賓奪主。當初為了處理姜大牙,麒麟山遊擊支隊和特委幾個人開了一次會,會上萬古碑主張秘密處決姜大牙,對于這個提案,張普景贊成,但是窦玉泉沒有表态。他早就摸透了楊庭輝的心思,知道對方不會殺姜大牙,以沉默的方式表示中立,如此可以消除其他人的不滿,兩邊都不得罪。窦玉泉其實非常想殺姜大牙,但是楊庭輝在,根本不可能成功。與其這樣,倒不如順水推舟送個人情給他。楊庭輝離開麒麟山後,萬古碑搞純潔運動,準備處決姜大牙,特地咨詢窦玉泉的意見,但是他态度暧昧,絕不表态,私下裡拿起字典向萬古碑請教了一個“患”字。窦玉泉其實想讓萬古碑殺了姜大牙,但又不想留下把柄,是以以這種方式示人。他這招借刀殺人被萬古碑看透了,于是将決定權交給了張普景,姜大牙的命保住了。李文彬被日本人抓走時,窦玉泉指令開炮,打算借此炸死他,顯然又在借刀殺人,也許他有不少把柄在李文彬手中,是以隻有死,才能永遠閉嘴。後來萬古碑要搞姜大牙,拉窦玉泉出來,但是拒絕了,而且還特地保護張普景。窦玉泉知道萬古碑幹不了大事,可能不想跟他混在一起,另外可能也清楚形勢不會永遠這樣,是以他跑到農場當場長,暫避風頭。其他人要麼變節,要麼遭受羞辱毒打。隻有窦玉泉悠哉悠哉,由于保護了不少人,得以晉升為大軍區副參謀長,以後又當上了大軍區副司令。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

窦玉泉在幾次運動中都能幸免于難,來自其刻骨銘心的教訓,當年他在運動中差點折磨緻死,是以後來在政治上極為謹慎,吃一塹,長一智,不特意站隊,而是先看局勢,也不特意表态,如果别人征求意見,就模糊處理,王顧左右而言他。總而言之,保持中立,不特意摻和,兩派相争,找平衡點,是以他才笑到了最後!

曆史的天空:新四軍副旅長窦玉泉為何能笑到最後,做大軍區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