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甯,簡稱“

”,别稱

綠城

邕城

,是

廣西壯族自治區

轄地級市、

首府

北部灣城市群

核心城市,

本文将探讨南甯曆史時期的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秦代象郡

秦滅六國後,派兵向南開拓疆土,并且在新占領區全面推廣郡縣制。南甯及周邊地區屬象郡,但是秦帝國的南部邊緣地區,是華夏文明影響很弱的地區。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西漢交阯郁林郡

秦朝滅亡後,繼承者西漢王朝在行政區劃上基本沿襲了秦代的郡縣制度,實行郡國并行的體制,西漢中後期設定州牧(刺史部)監察地方官員,該機構後逐漸演變為郡縣以上的軍政長官。南甯屬交阯刺史部,郁林郡。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交州郁林郡

東漢時期,行政區劃與西漢時期基本相同,南甯屬交州刺史部郁林郡。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吳交州郁林郡

三國時期,交州一帶先屬地方軍閥

士燮,後歸屬東吳政權,南甯屬吳國交州郁林郡。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西晉廣州郁林郡

三國後期,吳蜀兩國朝政日益腐敗混亂,最終蜀漢政權被魏國所滅,而西晉取代魏國之後,最終也完成了南北再次統一。南甯屬廣州刺史部,郁林郡。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齊廣州晉興郡

西晉實作統一後,朝政迅速走向腐敗,八王之亂後,内遷的少數民族在黃河流域紛紛建立各自的政權,南北再次陷入分裂與戰亂。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南方,政權更替頻繁,行政區劃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南甯屬廣州晉興郡,地名晉興。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隋郁林郡宣化

南北朝後期,在長期的軍事對抗中,分裂後的北朝西魏(北周)集團最終戰勝了東魏(北齊),而南朝在政權更替中,錯過了統一的機遇,走向了徹底的衰落,隋朝取代北周後,再次開創了大一統的局面。有鑒于東漢末年以來長期軍閥混戰的教訓,隋朝統治者重新實行郡縣兩級行政制度,取消了州牧這一夾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行政機構。隋代時,南甯屬郁林郡,地名宣化。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唐嶺南道邕州

唐代時,在隋代郡縣制的基礎上,增設道級行政區,實行道州縣行政制度,唐代中期以後,又在部分地區增設節度使與都督府,掌管地方軍政大權,地方勢力再次擡頭,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直至唐朝滅亡。唐代時,南甯屬嶺南道邕州。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北宋廣南西路邕州

北宋政權建立後,有鑒于唐代中後期藩鎮割據的教訓,統治者采取了多項措施,大力削弱地方的軍事與财政實力,行政區劃上實行路州縣制度,南甯屬廣南西路邕州。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宋廣南西路邕州

北宋滅亡後,南宋政權在與金朝政權進行長期的對抗之後,最終以大散關到淮河一線為界,劃分南宋與金的統治分界,南宋仍然保留的統治區域行政區劃與北宋時代基本不變,南甯仍屬廣南西路邕州。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元湖廣廣西兩江道宣慰司

南宋中後期,蒙古帝國強勢崛起,相繼征服了西夏、金、吐蕃、大理等政權,形成了對南宋政權的三面合圍之勢,盡管南宋政權頑強的抵抗了數十年之久,但是朝政的黑暗與腐敗終究無法改變,南宋政權最終也被元朝所滅。元代完成統一後,在沿襲兩宋區劃的基礎上,實行行中書省制度,開創了後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南甯屬湖廣行省廣西兩江道宣慰司,南甯路。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明廣西南甯府

明代初期,在繼承行省制度的基礎上,對元代的行省邊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基本奠定了後世行省邊界的基礎。南甯屬廣西行省,南甯府,這一時期,廣西的省會還并不是南甯,而是桂林。

古地名演變:廣西南甯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清廣西南甯府

清代初期,清政府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廢黜了大量的地方土司,設定流動官員,有效地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力度,在行政區劃上,基本上繼承了明代的行省制度。南甯屬廣西行省,南甯府。

相關資料來源于《中國曆史地圖集》與《中國地名沿革對照表》,談曆史地理,說人文教育,歡迎點贊與關注楊帆老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