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導讀:現在年輕的夫妻們生完孩子之後都需要繼續上班賺錢,是以在育兒這件事情上也經常需要老一輩們的幫忙。然而,雖然我們的孩子有親人照看,但卻也無法避免老一輩們在一些不好的方式上對于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老人的一些育兒方法是錯誤的。

但大多數時候,老一輩們也都是依照自己的經驗行事,對于行為背後的對錯并沒有太明确的感覺力。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他們有哪些自以為是正确,但實際上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在這裡,小編就來和大家讨論一下這幾條常見的長輩「毒奶」:

1、小孩子要喂飯,自己吃不好

我們家的小孩原本是能夠自己吃飯的,雖然說吃的時間比較慢,但每次都能乖乖吃完,但婆婆來了以後看到孩子自己在一旁吃飯,而且吃得比較“狼狽”,就心有不忍。覺得飯菜要涼了、吃得一地都是,孩子自己吃能吃好嗎?等等,于是就上手喂孩子。

這樣做的結果并不能讓孩子吃得更好,反而将鍛煉起來的自主吃飯意識給消磨掉,現在有人喂飯反而不能乖乖吃飯了。是以,很多孩子的矯情和缺點,其實都是長輩們慣出來的,孩子自理能力需要逐漸培養,而不是把孩子變成一個嬌生慣養的存在。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2、一歲前不用吃輔食,一歲後直接喂粥

農村裡的老人就是這樣帶孩子的,一歲前很少會給寶寶吃輔食,基本上都是喂奶為主,到了一歲後寶寶長牙就開始喂粥。各種各樣的粥,雞蛋粥、瘦肉粥等等,寶寶日常飲食非常單一,他們對此并不會在意孩子每天的營養是否均衡,而是在乎孩子每頓是否能幹掉一大碗粥。

然而,這樣的喂養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有很大的不良影響的,由于輔食添加得晚孩子在接觸食物的時候抗拒性會更強一些。而且日常的飲食沒能做到足夠的營養均衡,而且都是以流質的粥類為主,寶寶身體營養吸收差,也不利于咀嚼、吞咽以及腸胃功能的發展。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3、小孩子調皮點無所謂,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老一輩們在對待孫子的時候總是會偏向于過度地包容和縱容,孩子明明是做錯了事情,但總是想包容過去,常用的口頭禅就是:“孩子還小,他懂得什麼?”、“孩子還小,你那麼計較做什麼?”、“孩子現在小不懂事,長大了他們就懂得的了。”等等。

爺爺奶奶們的慈祥和包容成為了孩子犯錯後的庇護傘,然而小孩子的錯誤行為教育往往是需要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遏制住的,這樣有助于給孩子建立起規則感,知道事情的對錯,這時候的教育成本是最低的。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孩子就不知道行為的度到底在哪,反而會釀成更大的錯誤。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4、孩子受傷哭泣,就喜歡找“懲罰的對象”

老一輩們哄孩子,就很喜歡去找一個“背鍋對象”,用來對惹哭孩子的懲罰的替代者,于是我們就會發現,如果孩子摔倒哭泣,奶奶就喜歡說“打地闆,打地闆”;孩子因為桌椅磕碰到,就喜歡說“打它們,撞哭了我的寶貝。”這些方法很奏效,孩子一下子就不哭了。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然而,這樣的做法雖然能夠哄好孩子,但卻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性推卸責任的意識,以後有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去怪罪他人。孩子摔倒了、撞倒了真的是地闆、桌椅的錯嗎?很顯然不是,而我們需要做的是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走路小心點,就不會受傷。

老一輩有哪些自以為正确,但實際卻是“毒奶”的育兒建議?

重要提示:老一輩們的育兒方式上,親自喂飯會抹殺孩子自我進食的能力,育兒過程中過分單一的喂養方式容易導緻營養缺失,對孩子的過度包容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懂事,喜歡找“懲罰的對象”來背鍋,會讓孩子失去檢討的機會。

今日話題:在育兒的過程中,當你和長輩們的意見發生沖突的時候,應該要如何處理?歡迎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