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日10時39分“大寒”:臘盡寒随一夜去,熏風一曲喜迎春

作者:追趕小天才

新華社天津1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大寒時處三四九,天寒地凍冰上走。”中原標準時間1月20日10時39分将迎來“大寒”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并且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将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公曆1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大寒”節氣開始。雖說此時節寒潮頻頻南下,大風、降雪不時讓天氣變得寒冷,但大地卻在悄悄回暖,“殘雪暗随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這意味着嚴冬即将結束,春天就要到來。

“大寒”三候也顯示出春意正在萌動,一候母雞産蛋孵化,二候猛禽盤旋尋食,三候湖水凍到深處。“花信”三候是:“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盡管這三種花大都開放于江南,但畢竟也為蕭瑟冬季平添了一抹色彩和生機。

“俗話說:‘小寒大寒,又過一年’。‘大寒’常與歲末重合,此後年味漸濃,人們開始準備在‘爆竹聲中’迎接新春的到來了。”羅澍偉說。

“大寒”時節,公衆該如何養生?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此時節,空氣幹燥,呈現出一種持續“晴冷”的态勢,人體新陳代謝減慢,養生仍需藏神于内而不露于外,注意持續保暖,避免感冒。“大寒大寒,防風禦寒”,這對老年人,特别是患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的老年人安度冬季,尤為重要。

飲食方面,要做到既能抵抗嚴寒,又可蓄存能量,進補量可漸次減少,适度增加具有升散性的食物,如蘿蔔、洋蔥、芥菜、蓮藕等;亦可選用健脾、護胃、益氣的谷物和果蔬,以調理脾胃,滋養髒腑,為即将到來的春天做好準備。

進入“大寒”,天冷氣燥,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常見皮膚幹燥;瘙癢症、皮脂性濕疹、手足皴裂等皮膚病的發病率也會明顯上升。除随時注意皮膚保暖,亦可經常按摩,使皮下毛細血管舒張;日常多飲水,及時補充體内水分,或安裝室内加濕器,避免沐浴過頻,忌煙酒。陽光充足時,應注意通風,居住環境空氣流通,則寒邪不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