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01

在前幾天的文章《〈我們仨〉讀後:如果楊绛和錢鐘書多生兩個孩子……》後面,有朋友給我留言說,“錢鐘書”應該寫作“錢锺書”。

首先肯定地說,朋友提的意見是對的,的确“錢锺書”才是最正确的寫法。

但我并沒有做出修改,因為在現實中兩種寫法都在用,而且寫“錢鐘書”的人更多。

如果寫成“錢锺書”,會有更多的人提出疑問。

這幾天我對這個問題特意做了一番考證,專門寫了這篇文章,和大家探讨。

由于水準有限,資料亦有限,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

02

“錢鐘書”本來應該是“錢鍾書”,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

我們從錢鐘書本人及夫人楊绛的手稿中,可以看出大都是這麼寫。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問題出在簡化漢字上。

繁體的“鐘”有兩個,一個是“鐘”,另一個是“鍾”,兩個字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

前者是名詞,指敲的鐘或計時的鐘,後者則是“(情感等)集中”的意思。

當然,兩個字也有相通之處,而且還都是姓氏。

錢鐘書名字的由來,是周歲抓周時抓到了一本書,取“鐘情于書”之意,顯然應該是後者。

然後在簡化漢字時,“鍾”似乎曾經被簡化為“锺”,也就是隻簡化了金字邊。

不過,後來“锺”字又被棄用,“鐘”和“鍾”都統一簡化為“鐘”。

手頭有第五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和舊版的《新華字典》,裡面不管繁體還是簡體,都并未收錄“锺”這個字。

03

但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

在2013版通用規範字表中,收錄了“锺(鍾)”字,并且注釋說“用于姓氏人名時可簡化作‘锺’”。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據說作出這一改變的原因,一個是作為姓氏時“锺(鍾)”占主體地位,另一個就是錢鐘書本人不太接受将“鍾”直接簡化為“鐘”而折中寫為“锺”。

這個我們都能了解,人活着活着,自己的名字怎樣寫卻慢慢變了,給誰都會覺得别扭。

隻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發言權,不得不變而已。

但錢鐘書的影響力大啊,是以“錢锺書”就沿用了下來,并且專門得到明确。

現在,就連國文課本上的“鐘子期”,也已經改成了“锺子期”,打鬼的"鐘馗"也變成了“锺馗”。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04

那麼,是不是姓“鐘”或叫“鐘”的人都改成了“锺”呢?

确實有改的,但也有沒改的。

比如著名的鐘南山醫生,就仍然還是姓“鐘”,并沒有改為“锺南山”。生活中姓名帶鐘字的人不少,都去派出所改戶口也是個麻煩事。

本來麼,2013版通用規範字表注釋說用于姓氏人名時“可”簡化作锺,并沒有說“必須”簡化為锺。

是不是簡化為鐘也“可”?這個我沒有找到更明确、更權威的解釋。

但現實就是,很多人仍然姓鐘、叫鐘。

從銷售書籍的網站上查詢錢鐘書本人的著作,作者有的寫作“錢鍾書”,有的寫作“錢锺書”,可見其本人和家人在審閱的時候堅持了鐘字的寫法。

但在其他人寫錢鐘書的時候,書名上則“錢锺書”和“錢鐘書”共存,可見即使是正規出版物,也并沒有做嚴格的區分。

在百度上搜尋,“錢鐘書”顯示的結果有1億條,“錢锺書”則隻有0.25億條,顯然認為是“錢鐘書”的人更多。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在百度百科裡面,幹脆把這兩個詞條合并為一個,視之為“同義詞”,将“錢鐘書”視為“錢锺書”的别名。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看看!

由上可見,這兩個名字的寫法,在現實中是通用的。

05

說實話,如果我自國小的是繁體字,肯定會排斥簡化為“鐘”字。

但餘生也晚,學台灣字長大的我,倒更喜歡痛痛快快地“一刀切”,都幹脆寫作“鐘”。

在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和新版的《新華字典》中,對“锺”字的解釋都隻有“姓”這一項。

根據這個義項,在解釋“錢锺書”這個名字的時候,已經不能有本來的“鐘情于書”的含義了,也不完美。

兜兜轉轉說了這麼多,我都有點兒頭大,但總算是基本搞明白了。

到底是“錢鐘書”還是“錢锺書”?顯然是“錢锺書”更正确,但“錢鐘書”有更多的人在用。

我以後在文章中,也會接着用“錢鐘書”。

隻是學生們需要注意,在考試的時候,千萬不要寫錯。

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