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

作者:觀察者網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

1月18日,國新辦舉行2021年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了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重點圍繞開展工作的幾個方面:

一是保持貨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

二是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落實好支援小微企業的市場化政策工具,用好碳減排支援工具和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信貸投放,優化結構。精準發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援力度。

三是保持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穩定銀行負債成本,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四是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影響匯率的因素較多,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金融機構要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是目标,匯率可能在短期偏離均衡水準,但從中長期看,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會對匯率偏離進行糾正。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

彭博新聞社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美兩國之間現在利率有比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會不會影響匯率?中方将如何應對這一情況?第二個問題是現在公司借貸的需求是不是疲軟了呢?根據12月資料,我們發現銀行間以及銀行對企業都在進行一些短期的貸款,這是否意味着公司的借貸需求正在變得疲軟呢?謝謝。

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關于第一個問題,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未來人民币匯率走勢受市場供求、國際市場走勢等諸多因素影響,市場供求對人民币匯率形成發揮決定性作用,人民币匯率的變化主要由市場決定,既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貶值,彈性增強,雙向波動,這是人民币匯率發揮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的展現,也有利于促進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随着國際金融市場形勢變化,跨境資金流動可能出現一定的波動,大陸作為超大型經濟體,國内經濟穩健發展,為保持内外均衡提供了良好基礎。

總的來看,跨境資金流動将保持動态均衡。下一步,人民銀行将堅持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币政策,靈活适度,以我為主,發揮人民币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強化預期管理,引導企業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處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

關于第二個問題,2021年以來,穩健的貨币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适度,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人民銀行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前瞻發力,通過降準、增加支小再貸款額度、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和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等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12月以來,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做好跨年度政策銜接,再次降準0.5個百分點,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1年期LPR下降5個基點,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實施兩項直達工具的接續轉換。這些措施既有助于2021年穩定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也有助于跨周期助力2022年平穩開局。2021年全年新增貸款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在2020年新增貸款較2019年同比多增2.8萬億元基礎上,進一步同比多增,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持續加大。因為2020年貸款已經比2019年大幅度地同比多增,是以2021年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的同比多增。2021年12月當月新增貸款1.13萬億元,同比略有少增,主要是2020年應對疫情期間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較大,貸款基數比較高。從曆史規律來看,12月往往是貸款小月,2016年到2019年12月份平均的新增貸款不到1萬億元,是以2021年12月貸款與疫情前年份相比力度仍是增大的,展現了政策靠前發力的成效。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強化跨周期調節,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推動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個基點,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下一步,人民銀行将堅持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币政策靈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币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随着人民銀行出台各項政策效果的顯現和積累,金融機構将增加對實體經濟貸款投放,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将進一步增強,信貸資源将更多流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謝謝。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剛才這位記者提的第二個問題,我還可以再補充一些資料。

去年末,企事業的本外币貸款餘額的增速是11%,比上一年是低了1.4個百分點,但比2019年末高了0.5個百分點,全年企事業機關貸款新增量是12.14萬億元,與上一年增量基本持平。其中,中長期貸款新增9.24萬億元,同比多增了4642億元。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态

我們再來看看中長期貸款的實際投向,從實際投向的情況來看,金融機構對重點領域中長期資金的支援力度仍然比較穩固。具體來看:

第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31.8%,比全部産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速要高18.1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制造業貸款1.67萬億元,同比多增3005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是32.8%,全年新增3643億元。

第二,工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提升較多。2021年末,工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長是22.6%,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全年新增2.49萬億元,同比多增6503億元。

第三,基礎設施業的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2021年末,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的增速是15.3%,比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全年新增3.82萬億元,同比多增7346億元。

第四,不含房地産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水準。2021年末,不含房地産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15.4%,比全部産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高1.7個百分點,全年新增5萬億元,同比多增2618億元。謝謝。

劉國強:關于第一個匯率的問題,我再補充幾句,供你參考。現在觀察匯率變得越來越難了,比如原來人民币和美元匯率關系的互動是比較有規律的,經常出現跷跷闆,也就是美元升一點,人民币就相對貶一點。2021年出現了幾次美元走強,人民币更強的情況。這好像不可了解,短期的觀察難度增大。但這又在情理之中,比如說經濟增長去年比較快,貿易順差比較大,尤其是前期大家預期都比較好,是以支撐了人民币走強,這就導緻短期出現了美元強、人民币更強的情況。但是,如果把這個時間拉長成一個階段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總體還是合理均衡、雙向波動,是以從更長周期來看并沒有改變什麼規律,隻不過短期的測算、短期的預測就顯得更難了,長期來看還是一個比較平穩的。

另外,中國是大國,持續的單邊升值或持續的單邊貶值,在大國很難出現,在中國更不可能出現。因為我們的宏觀調控是有度的,我們也沒有大水漫灌,還是按照經濟規律做事,微觀的市場機制也比較有效,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幹擾因素,但總體上還是合理均衡、基本穩定。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