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赤壁之戰基本上都是東吳打的,那麼孫權和劉備結盟的意義在哪裡?

奠定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決定了東漢末年的曆史走向,此戰之後,基本确立了華夏大地上三強并立的局面。這場決定了華夏大地歸屬的大戰,也為我們貢獻出了衆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和成語,讓千年之後的我們,對此津津樂道。

整體來看,該戰役是由暫時統一北方的曹操南下,意圖攻占長江中遊的荊州後,順流南下,拿下江南地區,實作自己統一天下的野望。然而,曹操的想法受到了南方劉備和孫權的聯合反抗,畢竟,天下統一了,這兩位隻有做階下囚了。

隻不過,細數該戰的參戰三方的力量部署,你會發現雖然劉備與孫權結盟,但劉備的實力明顯過于弱小,無法與孫權派遣的大軍相比。在戰役中,孫權的軍隊一直承擔絕大部分的作戰任務,劉備及其屬下在戰場中并未有高光的表現。

赤壁之戰基本上都是東吳打的,那麼孫權和劉備結盟的意義在哪裡?

但,整個戰争下來,除了諸葛亮外,劉備一方的表現确實是乏善可陳。然而,在曆史上卻稱赤壁之戰為孫劉聯盟對抗曹操,為何會如此呢?我想與劉備和身份和當時荊州的形勢有關。

對于劉備來說,從他開始登上曆史舞台時,就一直伴随着一個身份:劉皇叔。即使到了東漢末年,諸強林立,但對于有皇室血統的劉備大家都表現應有的尊重。而道理也簡單,東漢雖然早已腐朽,但天下民心依然向漢。

是以,你會發現從東漢末年地方勢力崛起到曹丕篡漢建立魏國,經曆了整一代人!即使,雄韬武略、心有統一天下再造乾坤的曹操仍然沒敢擅自稱帝。而赤壁之戰爆發時,曹操也隻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明面上依然尊崇劉家天下。

赤壁之戰基本上都是東吳打的,那麼孫權和劉備結盟的意義在哪裡?

而作為皇室中唯一有實力參與諸侯争霸的劉備來說,可謂擁有了極大的光環。這一光環來自數百年來,劉氏王朝積攢下的輝煌曆史,即使到了東漢末年,依然讓劉備有着極大的号召力,能夠讓他借此成為赤壁之戰的主要參與者。

此外,當時的荊州形勢也讓孫權不得不重視劉備的作用,如果沒有劉備的背書,孫權大軍必然無法安心征戰,可能尚未開戰便輸了一籌。

從東漢立國開始,這個王朝便先天有缺陷:地方豪強力量過大。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之後,地方門閥大族早已盤根錯節成為了控制當地權力的主要力量。沒有這些人的支援,除非你的實力非常強大,不然,真可謂是寸步難行。

雖然劉備是外來戶,但,他經過“三顧茅廬”的誠心邀請,得到了諸葛亮的幫助。而諸葛亮便是孫權能夠平等對等劉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赤壁之戰基本上都是東吳打的,那麼孫權和劉備結盟的意義在哪裡?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諸葛亮如同一位“神人”般,天下大勢了然于胸。從出山輔助劉備開始,縱橫荊州、東吳與益州好像沒有他辦不了的事情。然而,如果我們細查諸葛亮的關系網,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諸葛亮。

要知道,諸葛亮剛出山便能參與荊州的繼承人之争,沒有強大的背景關系,敢參與此事嗎?而此中的關鍵在于,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乃襄陽名士,其另一層身份是蔡諷女婿,但蔡諷有一個從軍的兒子叫蔡瑁。

蔡瑁何許人物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吧,這位在當時荊州的權力核心層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正是在這一背景關系之下,不僅讓諸葛亮敢于直接參與荊州繼承人之争,也讓擁有諸葛亮的劉備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有了和孫權相同的話語權。

赤壁之戰基本上都是東吳打的,那麼孫權和劉備結盟的意義在哪裡?

在孫劉結盟之後,孫權軍隊順利進入荊州,并最終與曹軍在赤壁對峙。之後,一把火燒掉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野心,灰溜溜地跑回了北方,至此,天下已然有了三分之勢。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