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簡介】王路,鄭州大學哲學學院特聘首席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邏輯學會現代邏輯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說》、《弗雷格思想研究》、《邏輯的觀念》、《“是”與“真”——形而上學的基石》、《邏輯基礎》、《邏輯與哲學》、《寂寞求真》等;主要譯著有《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算術基礎》、《分析哲學的起源》、《真之追求》等。
國内哲學家常常批評邏輯有局限性,隻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解決不了哲學的根本問題,尤其是解決不了現實的重大的社會問題。但是他們一般都承認邏輯很重要。批評邏輯者多與自身研究相關:他們不懂邏輯,對邏輯的重要性沒有切身的感受,卻依然著書立說,甚至成為名家。他們承認邏輯重要大概出于一種常識性的認識:人是理性動物,不講邏輯是不對的,也是不行的。若不是礙于這一點,邏輯的重要性其實本來也是不會說的。是以,不懂邏輯,并不妨礙人們說邏輯重要,也不妨礙人們批評邏輯有局限性。
重要性是一個價值判斷,總會有些含糊。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問:邏輯對哲學是必要的嗎?我認為,必要的一定是重要的,而重要的不一定是必要的。這樣來讨論重要性,可以說得更清楚一些。
亞裡士多德認為,從事哲學研究時要具有邏輯的修養;康德說,形而上學研究要從邏輯和數學出發;黑格爾則從邏輯出發尋找初始概念,構造起他的整個哲學體系;胡塞爾直接将自己哲學體系的奠基之作命名為“邏輯研究”;羅素則直言,邏輯是哲學的本質。所有這些,可以簡單歸為一句話:邏輯是哲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東西,因而十分重要。這樣的哲學可以叫本體論或認識論,現象學或分析哲學,或者,第一哲學或形而上學。按照亞裡士多德的表述,這是關于“是本身”的研究,用我的話說,這是關于認識本身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是先驗的。邏輯是與認識相關的研究,也是先驗的,正是在認識和先驗性這兩點上,邏輯與哲學是相通的:天然結盟,不可分割。是以我一直主張,應該将being譯為“是”,而不是譯為“存在”,應該在系詞的意義上了解being,應該凸顯這種與邏輯相關的性質和意義,并且應該将這樣的了解和認識貫徹始終。
許多哲學家似乎對這樣的哲學不滿,批評它難懂,無用,認為哲學應該解決現實問題,喜歡以加字的方式使哲學研究具體化。黑格爾就提出過“自然哲學”、“曆史哲學”、“法哲學”,它們與他的邏輯和形而上學顯然是根本不同的。今天這樣的哲學就更多了,然而,“加字”似乎成為一種能力,使加字哲學層出不窮,比如工程哲學、休閑哲學、兒童哲學等等。在我看來,“工程”、“休閑”等加字清晰地表明,它們與經驗相關,這與邏輯相關的哲學是根本不同的。
本體論、認識論和分析哲學是形而上學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态。邏輯對于哲學或者說形而上學是必要的。
以上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談論邏輯的重要性,借助了必要性這一概念。邏輯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因而也可以抛開必要性,直接從邏輯的角度來談重要性。這樣就會看到,對邏輯重要性的認識可以有不同層次。
首先,邏輯是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活動的能力。人們不用專門學習邏輯,就會有這種能力,人們運用這種能力進行解釋、說明、論證和預測。是以,邏輯重要可以是一種常識性的認識。
其次,邏輯是一門學科。通過學習,它可以成為人們的一種觀念,形成人們的一種知識結構,在工作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地起作用。是以,邏輯重要可以是一種學科意義上的認識。
再次,邏輯是一種理論。通過學習,它可以被人們掌握并應用于特定的專業,比如哲學。是以,邏輯重要可以是一種方法論意義上的認識。
最後,邏輯是一個專業。它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形成自己的理論方法,與其他學科形成差別。是以,邏輯重要可以是一種專業意義上的認識。
是以,同樣談論邏輯重要,對邏輯的認識和了解,對邏輯理論的認識和把握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邏輯的重要性可以是一種理論性的認識,也可以隻是一種好聽的說法,成為誇誇其談。其實和加字哲學一樣,加字邏輯也一直存在,比如先驗邏輯、辯證邏輯、思辨邏輯、歸納邏輯等等。在加字邏輯的讨論中,可以明顯看到人們想要發展邏輯的願望,也可以隐隐感到邏輯對人們形成的一種壓力,特别是現代邏輯産生之後,這種壓力越來越明顯:邏輯已經變成一種專門化的東西,而人是理性動物,總不能不講邏輯。是以,總有人想通過加字來談邏輯,以此來避開那本來不加字的邏輯。
我希望哲學家們對邏輯不要有壓力,不懂邏輯也不必焦慮。最簡單的辦法是學習,通過學習獲得關于邏輯的認識,并進而認識邏輯對哲學的必要性,由此真正認識到邏輯的重要性。應該看到,掌握邏輯的理論和方法,對于加字哲學的研究盡管不是必要的,卻并非沒有好處,而對于哲學或形而上學的研究來說,不僅有好處,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編輯: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