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這是林俊傑裡面的一句歌詞,我想這就是對三國時期較好的诠釋吧。東漢末年,政治腐敗黑暗,土地兼并嚴重,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諸侯紛起。那時候出現了三個國家,并滅掉了其他諸侯,成立了三個國家,史稱“魏蜀吳”。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其中,魏國是最強的存在,即便是吳國與蜀國一起,都不一定能打得過曹魏。三個國家中,曹操的實力最大,自然野心也是最大,他先滅掉呂布,擊敗袁紹,出兵北方地區,使張繡投降,并且使當時候的皇帝都聽命于他,“狹天子以令諸侯”,風光無限,他覺得北方的地區使得他不夠施展拳腳,于是他看向了廣袤的,肥沃的長江以南。他先是打敗劉備,使得劉備向南逃,找到吳國的首領孫權,想與他結盟,抵抗曹魏的号稱“百萬大軍”。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想要與孫權結盟,現在看起來很簡單,簡單的認為劉皇叔有很高的威望,一和孫權說,孫權肯定高興的接受了。但是,事情可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舉個例子,就像北韓看美國不爽,于是就叫上俄羅斯打美國,借俄羅斯十個膽子他敢打嗎?頂多就是示示威,吓唬吓唬歐盟,展示展示武器,你不想想俄羅斯都成什麼樣子了,吃都吃不飽,到處賣石油,賣天然氣,賣武器,隻能把掉了的牙往肚子裡面咽下去。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孫權還想如果不與曹操打,投降的話,還能儲存實力,不至于滅亡。

劉備想打,是沒辦法的辦法,不打就被滅掉,打吧,還有一線希望。孫權不怎麼想打,但是孫權的謀士分為兩個部分,一方主戰,一方主和。于是劉備就派出他的外交部部長諸葛亮去遊說吳國的大臣。于是諸葛亮就找到了周瑜,周瑜是主戰派代表。其實在曆史上周瑜是擁有大胸襟的。但是三國是本小說,内容是作者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周瑜和諸葛亮說,打曹操,可以,但是我需要弓箭,想讓孔明限在10天之内造好10萬弓箭。這是一條害人計,但是諸葛亮就将計就計,并說“何須十日,三日即可”。魯肅十分擔心,但是諸葛亮一點都不擔心,問魯肅接了20條草船,上面上布滿了草人。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派人去找周瑜,說是“借”到了十萬隻箭。此事之後,周瑜不敢難為諸葛亮。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諸葛亮又與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周瑜為東風之事悶悶不樂,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知道後,給周瑜開了個藥方,周瑜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諸葛亮草船借箭,登七星壇借東風,他會法術嗎?

諸葛亮除了草船借箭,借東風,成了一箭三雕

實際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隻是以豐富的氣象學知識預測到會有東風,是以諸葛亮在七星壇上隻是裝腔作勢裝作使用法術,同時震懾江東。

諸葛亮憑借過人的膽識已經豐富的閱曆知識,打敗了曹敵又威懾了江東,又給劉備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一箭三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