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按照《清史稿》和教科書中的記載,清朝國祚長達兩百餘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清朝十二帝”。事實上,清朝還有一位既有皇室血統也同樣有年号的皇帝,和溥儀還是族兄弟,他就是史書記載寥寥的保慶皇帝溥儁。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愛新覺羅·溥儁舊照

說起來,愛新覺羅·溥儁的上位和“戊戌變法”有着直接關系。由于清朝統治者長期固步自封,沉浸于天朝迷夢之中,這就導緻清朝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最終釀成了近代的無盡屈辱。對于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清廷發起“洋務運動”,試圖自救,但此時依然充滿自信,喊出的口号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誰知到了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洋水師全數覆滅,大清王朝被日本這個昔日藩屬打敗。這強烈的心理落差,使清朝上下都無法接受。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公車上書”題材油畫

在聲勢浩大的“公車上書”後,康有為等人得到光緒支援,開啟了近代中國第一次主動變革,史稱“戊戌變法”。一開始,變法進行得很順利,慈禧太後對此也表示支援,畢竟她也意識到目前正逢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改革不行了。然而随着變法持續,康有為等人的動機開始變得不純,甚至準備奪權,保守派這才迅速轉而抵制變法。在維新派打算尋求禁軍支援以便抓捕慈禧太後的消息洩露後,雙方沖突徹底爆發,慈禧太後斷然下旨幽禁光緒帝,還将“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處斬,轟轟烈烈的變法由此戛然而止。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後劇照

在此後的數個不眠之夜中,慈禧太後都對光緒皇帝的狠心難以置信。想當初,載湉年僅4歲,是自己将他一手養大并推上帝位。雖然不是親生,但其生母葉赫那拉·婉貞乃是自己的親妹妹,自己說起來算是她的姨母,這也算是血緣至親了,然而如今皇帝居然想要抓捕自己,這實在是令她寒心。思來想去,慈禧太後決定重新擁立一位宗室子弟登基,端郡王載漪次子——時年15歲的愛新覺羅·溥儁被她選中。說起來,溥儁和慈禧太後也有血緣關系,前者的外祖父乃是慈禧太後的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端郡王載漪舊照(中間坐者)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後頒布懿旨,賞溥儁頭品頂戴,号“大阿哥”,過繼給清穆宗同治皇帝為嗣。随後,大阿哥溥儁在弘德殿念書,師傅由同治帝嶽父崇绮和體仁閣大學士徐桐擔任。緊接着,慈禧太後召集百官,宣布将于次年舉行光緒皇帝禅位典禮,并改年号為“保慶”,推舉大阿哥溥儁登基為帝。次年正月初一,大阿哥溥儁代替光緒皇帝到大高殿和奉先殿行禮。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奉先殿

很顯然,這一系列舉動表明慈禧太後已經下定決心,要讓溥儁取代光緒皇帝。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這一行為卻引發了許多人的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各國大使首當其沖。由于他們更願意和思想開明的光緒皇帝打交道,各國駐華公使紛紛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交涉。無奈之下,慈禧太後親信榮祿與慶親王奕劻聯名上奏,以各國大使異議頗深為由,懇請慈禧太後收回成命,慈禧太後予以準許。不久之後,義和團運動席卷全國,八國聯軍也兵臨城下,慈禧太後不得不倉皇向西出逃,這時候也就顧不得廢黜光緒皇帝,先保住自己性命要緊。

不被後世承認的清朝皇帝,在位三天就黯然下台,卻安穩活到1942年

▲瀛台鳥瞰舊照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兩宮回銮之後,慈禧太後下令将載漪奪爵撤職,罪名是縱容義和團、亵渎先祖,溥儁是以失去即位的可能性,被貶為輔國公,重新過繼給載漪為子。雖然溥儁隻當過三日的皇帝,但是比起死于瀛台的光緒皇帝和半生飄零的溥儀來說,他無疑要幸運得多,至少能夠安安穩穩地活到1942年。這也許就是不幸之中的幸運吧。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第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