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年半完成4輪融資,深勢科技為何成為AI領域黑馬?

近日,深勢科技正式官宣完成了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源碼資本、啟明創投共同領投,老股東高瓴創投、經緯創投等繼續加碼,奇迹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FA。

據悉,此次的融資資金深勢科技将主要用于繼續吸引行業内頂尖人才,進而深化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的建設,以及相關技術在藥物、材料設計等場景的落地。

成立于2018年的深勢科技是一家緻力于運用“AI+分子模拟”技術,為人類文明最基礎的生命、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解放行業研發生産力的科技企業。2019年,深勢科技開啟規模化發展之路,并迅速成長為行業内的黑馬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融資是深勢科技在18個月内連續完成的第四輪融資,投資方名單裡包括了高瓴創投、經緯創投、百圖生科、元璟資本、清流資本、百度風投、唯獵資本、盛景嘉成等一衆頭部資本機構和企業。

頻獲資本青睐背後,深勢科技究竟做對了什麼?目前業務有哪些進展?未來會有怎樣的布局?針對此,36氪與深勢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偉傑展開了一次深度對話。

1年半完成4輪融資,深勢科技為何成為AI領域黑馬?

(左:創始人&CEO 孫偉傑 ;右:創始人&首席科學家 張林峰)

發心:用新一代分子模拟技術解決微尺度工業設計難題

自2016年國内新一輪人工智能的資本熱潮開啟,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細分賽道湧現出了不少明星企業。而在需要通過大規模計算來保證精度的場景,如新藥、新材料研發等,“AI+分子模拟”也正在催生一個蘊藏巨大機會的細分領域。

“我和另一位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的張林峰博士是在北大元培學院讀書時的同學,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讨用AI解決實體問題的方法是否能給産業帶來價值,以及怎麼做才能帶來最好的效果。”孫偉傑告訴36氪,在2018年,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從底層數理模型出發,融合計算機科學下的模拟工具,通過相關産品和服務深入生物、材料、化學等各類具體場景中去解決研發難題。“如果想要把這個算法發展的更好,産生更大的影響力,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創業成立一家公司來實作。”

深勢科技成立後的路徑該怎樣走?在孫偉傑看來,所有實體模型最後對産業産生影響的關鍵路徑是工業軟體和工業設計。“基于此,我們确立了将AI與分子模拟算法結合,打造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的創業路徑。”

詳細來說,深勢科技以這套“多尺度模組化+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方法為基礎,開發了一整套藥物、材料等微觀尺度設計與模拟的工具,為創新藥企、新材料廠商、科研機構等有微觀設計需求的客戶提供微尺度工業設計與模拟平台,進而大幅提高研發效率。

通俗解釋是,分子模拟就是基于量子力學、分子動力學等實體模型,用計算機來模拟電子、原子、分子的微觀尺度發生的實體現象。深勢科技的算法是利用AI大幅加速量子力學、分子動力學等實體模型的求解,再結合高性能計算等前沿計算手段,進一步提升實體模型的求解效率,進而高效計算微觀尺度的實體化學問題。這套算法在保證了計算效率和精度的基礎上,還具備很強的通用性,可以為藥物、材料領域帶來極具突破性的計算模拟及設計工具。

這背後考驗的是團隊的技術“基因”和人才的彙聚能力,主要展現在三個次元。

·其一,深勢科技的主要研發成員來自多所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在企業擔任董事兼首席科學顧問。“我們從最底層的數學、實體,到化學、生物,再到前端藥物、材料等應用學科,以及貫穿其中的CS學科,都有教育背景出衆、工作經驗豐富、行業認知深刻的夥伴,這才鑄就了我們跨學科交叉的研發和協作體系。”孫偉傑表示。

·其二,除了底層的算法開發人員外,對軟體工程團隊的建設也十分重視。深勢科技吸引了包括百度前技術委員會主席廖若雪,以及原百度搜尋引擎産品負責人徐波等行業優秀人才。“另外,我們也組建了在材料、藥物等領域擁有深刻了解的團隊,形成了完整的‘算法突破-工程開發-産品建設-計算服務’協作體系。”

·其三,行業優秀人才的積聚又反過來對企業在業務合作、人員招募等方面帶來了持續正回報,進而帶動團隊的疊代與持續成長。“頂尖人才之間是有吸引力的,好的人才環境能促進更多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與我們合作,甚至加入我們。”

随着在技術上的深挖和團隊的建構,深勢科技首創了“多尺度模組化+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範式,突破性地實作多尺度分子模拟中精度與效率的統一。

憑借新一代分子模拟技術,深勢科技團隊核心成員獲得了2020年度高性能計算領域最高獎ACM戈登·貝爾獎。相關工作還入選了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以及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十大科技進展。這一方法不僅改變了科學研究範式,也将大大縮短理論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之間的距離。

生長:商業程序加速,持續完善“創新-落地”鍊條

對于硬核科技企業來講,技術護城河的持續深挖與商業場景的落地是其能否行穩緻遠的關鍵所在。

先來看技術護城河。“我們已将AI+分子模拟的技術能力拓展至數十億原子的量子力學精度高效計算。”孫偉傑表示,在此技術思想的基礎上,深勢科技針對從底層數理模型到計算機科學下的模拟工具,再到化學、生物、材料等具體場景的多樣化模拟研發需求,推出了Lebesgue科學計算平台、Hermite藥物設計平台以及Bohrium微觀計算與設計平台,初步組成深勢科技的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矩陣。

1年半完成4輪融資,深勢科技為何成為AI領域黑馬?

在商業場景的落地上,深勢科技通過上述高成本效益的新生産力工具解放科學研究與工業設計的生産力,加速傳統行業的轉型與更新。截止目前,深勢科技已在醫藥、材料、新能源等領域與多家頭部客戶攜手合作,通過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的賦能,建構從底層創新到産業落地的完整體系。

以新能源領域為例。深勢科技已經與甯德時代達成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以更高效的計算驅動材料研發模式,共同拓展新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的未來空間。

又比如在醫藥領域,深勢科技與多家客戶攜手,将實體模組化+AI的計算範式與臨床前藥物研發更廣泛的結合,通過Hermite Uni-FEP、Uni-Fold、RiD等子產品,将自由能微擾理論、分子動力學、增強采樣算法與高性能計算相結合,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及構象變化,并以化學精度高效評估蛋白與配體的結合自由能,為藥物研發人員提供高效精準的理論指導。這帶來的意義在于,能幫助醫藥人逃逸“雙十”怪圈:每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年時間,耗資10億美金,其中的難點就包括藥物篩選與研發,而該方案就旨在提升藥物設計與優化效率。

回憶剛開始進行商業化的時候,孫偉傑直言并不輕松。“創業初期,我們與國内的某頭部藥企談下了合作,但當時整個軟體工程的開發進度離客戶真正能用還有一定距離,于是公司就調動整個開發團隊加班加點的幹。當時正值十一假期,幾位核心開發者幾乎是吃住都在公司,經曆了近一個月集中開發和測試,我們在10月底給客戶進行了現場部署和安裝,最終産品得到了客戶的好評。正是憑借這份拼勁,深勢科技拿下了第一個重要的戰略合作客戶。”

可以看到,深勢科技在持續打通底層技術創新到場景快速落地的鍊條。

市場空間方面,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的資料,大陸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2016年到2021年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5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96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9.79%,且還将持續增長。在此大趨勢下,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将形成緊密協同,共同推動一個龐大的市場形成。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新材料,還是新藥研發,皆是萬億級的大市場。但孫偉傑表示,商業想象空間是深勢科技切入某個領域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優先級的出發點在于以真實問題為驅動,真正解決産業的痛點。

“世界變化很快,确定性是種不切實際的想象,我們很難清楚地規劃未來3到5年甚至10年都會發生什麼,我們隻能押注變化,擁抱改變。是以我們一定要确定在行業最關鍵的問題上是否有足夠深的積累,以及是否形成足夠強大的技術壁壘和适應能力。隻有這樣,當機會湧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抓住它。”

而這個理念也反映到了深勢科技的戰略方向上。孫偉傑認為,AI+Science已經成為領域熱點,作為領先者,深勢科技将持續努力定義與解決行業關鍵問題,拓展技術生産力邊界,運用一切先進的計算手段提升計算模拟效率。“我們會盡快将微尺度工業領域的研發由大規模試錯式實驗,轉變為‘計算設計-實驗驗證’的新範式,為人類文明演進提供微尺度工業設計基礎設施。”

未來:創新驅動公司發展,深勢科技再獲資本青睐

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深勢科技頻頻獲得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睐,并在18個月内完成4輪融資。

針對此輪融資,啟明創投合夥人陳侃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加速科學研究新範式的産生。深勢科技突破性的AI+量子模拟的跨尺度模組化,突破了傳統分子模拟瓶頸,進而能夠打造多領域需求解決方案。目前深勢科技的軟體平台已在學界多學科實驗室得到廣泛運用,獨有的技術優勢和明星團隊加持,我們期待深勢科技能夠立足中國,成為領先世界的‘次世代’分子模拟平台 。”

對于此次領投深勢科技,源碼資本合夥人黃雲剛說:“深勢科技正是緻力于打造新的研發範式所需要的計算工具平台,更好的賦能醫藥和材料等行業的研發。例如在重點領域之一的生物醫療領域,科學計算正在推動行業的發展,同時源碼的科技+生物醫療的投資理念和實踐,始終是為醫療和生物領域注入跨界交叉的新共識。我們很期待公司能夠給行業的研發效率帶來極大提升。”

“我們一直以十分開放的心态與投資機構進行交流合作,正是他們的陪伴與支援讓深勢科技能取得迅速發展。”孫偉傑認為,在企業未來的發展問題上,一是要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共同前行,二是要認識到所有的科技都沒有靜态的壁壘,隻有持續的突破生産力邊界和解決更多的問題,才能真正實作深勢科技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通過科技突破讓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将成為深勢科技不斷向前的主線。”

在可預見的未來,技術躍遷将持續推動各個産業的變革。而深處其中的行業參與方們,将享受到這波技術浪潮下的時代紅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