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又看了一遍《少年說》,捕捉到一個令人心酸的情節。
一個才上初一的女孩子站在天台上發出靈魂拷問:
“我媽媽在家總是和我說,女孩子就要多做家務。是以,家裡的家務幾乎都是由我來做。
最近,我媽媽又讓我開始學做飯了。我一不想學,我媽媽就說,你以後嫁人了,難道還要你老公來幫你做飯嗎?
我今天就想問問媽媽,我老公為什麼就不能幫我做呢?”

女孩說完,媽媽反問道:
“假如你老公也不會做家務,那該怎麼辦?”
女孩想了想,說:
“那我就生一個女兒,讓她幫我做。”
看到這一幕,心裡五味雜陳。
因為自己生的兩個都是男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面臨那麼多性别刻闆印象的桎梏。
家裡有女兒的,有沒有想過,那些我們預設為對你女兒好的方式,将來也許成為她們成長路上的坑?
因為我從小也是在女孩群體中,被當成另類的“野孩子”長大,這使我在這些年,愈加喜歡思考男女性别之間的差異。
其中,我認為這三個性别刻闆印象,對女孩子的“荼毒”最深。
01
男孩适合玩樂高,女孩适合玩娃娃?
是不是有這種感覺,男孩的邏輯思維能力普遍比女孩好?
其實并不是錯覺。
統計顯示,男性主導了大部分需要很強空間邏輯思維的職業,比如90%的工程師和80%的建築師都是男性。
那是不是男孩女孩的大腦天生構造不同呢?
并不是,英國科學家曾經對300多個孩子的腦部結構做了研究,結果發現男孩和女孩在大腦結構上幾乎沒什麼差别。
那是什麼造成男生女生之間邏輯思維能力的差距呢?
答案就出在孩子從小玩的玩具上。
英國腦圖像專家就曾表示:
“是因為男孩從小就被鼓勵玩更多和空間邏輯、圖形邏輯有關的遊戲。比如男孩們能在樂高堆裡玩幾個小時,就為研究那些圖紙。”
如果讓女孩子開始玩樂高這類的玩具,3個月就能看到她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顯著提高,而且掃描圖像中能看到大腦結構都發生了變化!
智力訓練是能夠在實體上改變大腦皮層的,實在想不到吧!
讓孩子接觸的玩具和遊戲的不同,長期下來,就會對孩子的大腦結構和學術能力産生影響。
是以,在最小的玩具上,也不要給家裡的女孩子設限。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樂高公司,早在1974年說明書上就寫過:
創造的沖動在所有孩子心中都同樣強烈,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
這麼多年過去,這段話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02
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曾經看過有個媽媽在母嬰群裡侃侃而談,說女孩子,一定要富養,以後才不會被男人一盒巧克力一束花就騙走。
這種邏輯看的我一頭霧水。
為什麼總是說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無非是因為我們覺得男人未來必須靠奮鬥掙錢,吃得了苦才能知道世界怎麼運轉。而女兒将來大機率是要嫁人的,富養一下,形象氣質更佳,為人更平和,才能嫁得更好。
但看看這兩年裡社會新聞裡的女性受害者,大多都是家境優越,被父母小心翼翼捧在手心裡的乖乖女。
這些從小到大沒吃過苦的小姑娘,對窮和人性缺乏想象力,反而會被小夥子們輕飄飄的幾句甜言蜜語哄騙,跟着他們去受苦。
甚至連一束花,一盒巧克力都用不上。
你看,這種富養無非隻給女孩們提供了依賴别人的路徑,但在這個巨變、節奏飛快的時代,把女孩的一生托付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太過于危險了。
不如讓女孩好好學習怎麼生存,用自己雙手争取自己要的一切。
這才是女孩家長們最應該做的。
03
女孩更乖巧,男孩更勇敢?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皇冠綜合征”,就是指在面對晉升的機會時,女性往往會遲疑,不敢主動提出承擔新任務與職場角色,過于擔心自己不具備擁有新職務需要的技能。
換句話說,女孩子往往表現得勝負欲不高,更怯懦。
而男性恰好相反,從孩童時期男女體力差距不大時,男孩子也比女孩子表現得更具進攻性。
這也是因為性别刻闆影響導緻的。
在我們的觀念裡,陽剛陽剛,一直都是男性專屬。
而關于女孩身上美好特質的标簽,大多都是溫柔、細心、會撒嬌的女孩最好命。
有沒有發現,給女孩子的标簽都是讓女孩子做個取悅者,讓女孩子們傾向于在日常交往中讓所有人滿意,這也很容易養成女孩子低自尊的性格。
但最優秀的女孩子,從來都是雌雄同體的。
溫柔乖巧從來不是女孩子的護身符。
反而會讓女孩們失去争取的能力,成為最容易被欺負被犧牲的那個。
最後,包媽想說:
女性從來不比男性差,智力上更如是!
清華女神顔甯,30歲就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并擁有自己獨立實驗室,自己帶博士生。
42歲就當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而那一年,全世界僅有25位名額,她是其中之一。
而已過耄耋之年的屠呦呦,更是因為發現青蒿素,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她的發明,讓世界數十億人的生命是以得救!
希望每一個家裡有女孩的你,從此刻起對她們的要求不僅僅是:
女孩子家家,可以不用這麼拼...
而是:
女孩子,也可以和男孩子一樣拼!
甚至可以更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