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見文物|你見過清代八旗各旗佐領的圖記嗎?

清代滿族的軍事、社會組織的印信,皆為銅質,文體和尺寸則根據品級大小而不同。

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設黃、白、紅、藍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這是滿洲八旗。另有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

清軍入關後,因多爾衮獲罪,正白旗收歸皇帝自領,以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餘為下五旗,以此辨識戶籍、官制、兵制等差異,實行佐領、參領、旗三級管理體制。滿洲、蒙古、漢軍、包衣等級井然,不得冒級。

佐領是八旗組織的基層官吏。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等。為管理300人的正四品官,有世襲與非世襲兩種。八旗佐領、各省協領等官所用印信稱為圖記。

看見文物|你見過清代八旗各旗佐領的圖記嗎?

路雪攝

清太祖、太宗時期,八旗組織有較快的發展。入關前滿洲八旗共309個佐領,又半分佐領18個;蒙古佐領117個,又半分佐領5個;漢軍佐領157個,又半分佐領5個。八旗滿、蒙、漢佐領共583個,又半分佐領28個。

清統治全國之初,由于統一全國的戰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鬥争,滿洲八旗發展迅速。順治時,北京八旗增編滿洲佐領8、蒙古佐領8、漢軍佐領47。康熙時滿洲佐領達到669個,嘉慶時增加到681個。此後維持在這一水準上。蒙古佐領順治時增加11個,康熙時又增加76個,雍正二年(1724)定制為204個。

八旗制度建立時有蒙古人編在滿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領35個,又半分佐領2個,編在滿洲八旗下。順治十五年有漢軍佐領206個,又半分佐領3個。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個,又半分佐領1個。雍正十二年定制為270個。此後,因八旗生計愈來愈困難,一部分漢軍出旗為民。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漢軍佐領減少到266個。此後終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額數,清末光緒、宣統時,實存職官約6680人,全國共駐防有817個佐領,兵力達12萬人左右。

上圖中的這些佐領圖記為銅質,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高9.2厘米至9.4厘米,邊長5.2厘米至5.7厘米,文體和尺寸依據印主品級高低略有不同。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