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郭德綱生日宴會上,曹雲金摔下酒杯大喊:憑什麼我一個人養活一個德雲社,我不幹了!

當時正是德雲社危難的時候,郭德綱看着曹雲金發脾氣一臉無奈,也無可奈何,這時候郭德綱妻子哭着說道:“把錢都給你們分了,我們把德雲社解散吧。”一聽這事都嚴重到要解散德雲社,一旁的200多個徒弟急了,齊刷刷下跪請師娘收回成命,唯獨曹雲金一人甩甩袖子摔門而去!
郭德綱和曹雲金這事,你說你的理,我唱我的調,真真假假外人很難說清。但是用公司老闆和精英員工的情況來類比,其實很簡單。
當年的背景是,曹雲金這個精英員工已經火了,并且有了自己吸金的能力,他不僅能表演相聲賺錢,還可以參加綜藝,拍電視劇,但是因為相聲的事業,隻能在德雲社演出。而在公司演出的收入肯定比向外發展的低。
這種情況對曹雲金來說是賠本的買賣,而德雲社的現實又不允許曹雲金把時間花在其他方面,更需要和郭德綱把這個台子撐起來。如果曹雲金選擇留下對德雲社顯然是更有利的,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沖突:留下,自己損失了,公司賺了;出走,自己可能賺得更多,但是公司可能難熬。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公司畢竟不是自己的,憑什麼要自己養活一家不是自己的公司呢?而從郭德綱的角度,曹雲金是自己的徒弟,一手帶大教會。公司有難,難道你不應該和公司一起共患難嗎?是以,這就是為什麼說這事外人很難說清,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本身起于家務,兩方有一方也是用家務的思維在解決問題。兩人吵來吵去也是各吵各的。
顯而易見郭德綱看中的是傳統師徒那一套,以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是以前别說本事是師父教的,命都是師父給的,現在不一樣了,曹雲金還是個80後,哪受得了這一套,是以自然是用利益那一套來思考,自己和德雲社的其他人是上下司關系,是同僚關系,而不是什麼師父師娘,師兄師弟。
不過說到公司,曹雲金自小都是在學相聲,也沒有在正兒八經的公司上過班,說他用公司那一套關系來思考也不全面。有一句話說:公司是個平台,你在公司做得再好,也是因為平台好,如果沒有這個平台,你啥都不是。
曹雲金畢竟是在德雲社出名的,借助了這個平台,于情于理也要感謝這個平台,有時候不是你的本事有多大,而是平台幫你成長幫你解決了後顧之憂。比方說阿裡,前幾天看見阿裡給員工增加了産假和育兒假,還把旅遊費提高到了一千八。阿裡的這些假期也好,福利也罷,都是員工為公司付出後,獲得的無形回報。可見公司有公司的好處,單飛也有單飛的自由。
是以,這就是兩人鬧掰的根本沖突,一個用傳統觀念束縛了公司和員工之間的利益糾葛,一個用現代觀念毀掉了兩代人之間師徒情誼。說起來,這一點上南韓的練習生和港台地區的綜藝教育訓練班就做的挺合适,他們在能力上有老師,在利益上用現代化的契約配置設定。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是錢歸錢,情歸情;第二是徒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能獲得多少,不需要找機會和師父掰扯。好在後來,郭德綱也意識到問題的所在,這種不需要明說,我們也能看出來,比如像嶽雲鵬現在的發展,如果沒有郭德綱的支援,我是不信的。
如今,曹雲金在外面賺的錢更多了,德雲社也盤活了。德雲社改革後,人心也起了,後起之秀上位了,其他人也漲薪了。曹雲金對不起師父郭德綱,但是他對得起其他人,發現這個奇怪的邏輯了嗎?在師徒關系上,曹是“叛徒”,但是另一邊,他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