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俗專家:不要打着傳承文化的幌子搞低俗婚鬧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 視訊 彭俊):結婚是一個人人生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婚禮自然成為這一環節中極具儀式感的行為過程,是以被人們格外重視。

婚俗禮儀傳承千年,全國各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禮習俗,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行這樣的“人生禮儀”,不僅能夠讓新婚夫妻加深自己的地位規定,還可以有效地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但在代際傳承的過程中,婚俗作為一種傳統的民俗事象卻逐漸“變味”,尤其是近幾年一些低俗婚鬧現象屢禁不止,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同時,也“污名化”了傳統婚禮,損害了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婚俗有哪些形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毛巧晖:婚禮是一種制度,是禮制深入生活,是禮俗互動形成的文化内涵。我們婚俗中有很多優良的傳統,比如“撒帳”,就是往新娘新郎的新房裡撒上一些花生、桂圓、紅棗,這是一種祈福;還有過去在宗族祠堂,新郎和新娘雙方的父母都會坐在上邊,新人過去拜見他們,這其實是對人倫的強調,同時也是在強調家族和睦。

民俗專家:不要打着傳承文化的幌子搞低俗婚鬧

新郎新娘讀家訓

在婚禮的現場,大家普遍能看到既莊重又熱鬧而且很喜慶的儀式活動,這些都是趨吉祈福的。當然,現在婚俗也出現了一些變革,比如說加入一些新的時尚元素,像是穿婚紗、吃蛋糕、拍攝短片等。本身婚禮就是人生儀禮中很重要的一個時刻,用不同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非常有意義。

中國優良婚俗傳統起到哪些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毛巧晖:每一個禮儀它都有自己的功能。婚禮的第一個功能就是祝福。在舉辦婚禮時,長輩要祝福新人,認為他們這從此告别了少年階段,最主要一點就是要承擔新的社會責任,進入人生旅程中一個新的節點。

民俗專家:不要打着傳承文化的幌子搞低俗婚鬧

傳統婚俗迎親隊伍

第二個是娛樂功能。在傳統社會,特别是在農耕社會,其實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是以婚禮在當時起到一定的娛樂作用。比如說在華北的很多地方是“三天之内無大小”,玩耍的時候不能生氣。

第三個是教育功能。一個是要教育新人要尊重雙方的父母,另外也是要進行人倫教育。

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大家認為洞房是能夠祈福禳災的福地,是以有些地方會有“搶鞋子”的習俗。

此外,現在婚禮上有伴郎伴娘也是因為在過去,陌生男女交往的場合并不多,是以婚禮也就有了給未婚男女提供交往機會的功能。

為什麼傳統婚禮習俗會演變為低俗婚鬧?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毛巧晖:因為長期以來形成的這些功能,有一些雖然留存下來,但可能并不适合當下社會的發展規律。

比如過去婚禮的娛樂功能,可能更多是因為要緩解群眾日常生活的壓力而産生的。而我們現在娛樂生活其實很豐富,是以婚禮上,人們反而開始追求更新奇和刺激的事情。比如現在經常出現的一些婚鬧現象,有的甚至侵犯了新娘,或者對新郎也有這種肢體上的侵犯。在我看來,這樣的娛樂形式有時候會變成一些沒有意義的惡作劇,甚至觸及了法律的邊界。

這些惡性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其實這并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傳統婚俗文化中的娛樂功能跟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是以這種行為其實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婚俗也有很大的損害,以至于現在有些人不願意舉辦中國的傳統婚禮。

我想說的是,傳統的婚俗是好的,隻是一些人利用了民俗的發展脈絡,然後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實際上傳統婚禮的正向作用還是很大的,隻不過有一些小的元素,比如說剛才提到的過度娛樂化,像這些完全可以随着時代的發展自然而然把它甩出時代的軌道,而不應把這種不良行為作為習俗進行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