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歲古猗園修繕提前完工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

500歲古猗園修繕提前完工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

圖說:不系舟修繕後 古猗園提供(下同)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全部修繕完成。記者從古猗園獲悉,自2020年10月開始啟動近40年來規模最大的保護性修繕工程後,四期修繕工程近期已提前完成。今年是古猗園建園500周年,園方希望用煥發“新生”的古建築,講述猗園的滄桑曆史。

分類分級 最小幹預

保護性修繕工程采取“分類分級”的方式,根據23幢建築的保護身份、破損情況,采用不同的幹預措施,做到“最小化幹預”。

23幢建築中,有10幢位于明清曆史核心保護範圍内,是以確定文物建築的安全是首要任務。工程中,對逸野堂、南廳、梅花廳等建築的屋面進行了整體翻修,增設防水層消除滲水隐患;解決了浮筠閣不均勻沉降問題,確定建築不再向水面傾斜;重塑了白鶴亭、缺角亭、繪月、不系舟、鸢飛魚躍軒的非遺泥塑,展現古典園林之美;優化了南廳、微音閣的空間格局,微音在去年建黨100周年時已重新開放。

500歲古猗園修繕提前完工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

圖說:缺角亭修繕後

其餘13幢建築,位于核心保護範圍之外。在與古典園林風貌協調的原則下,根據每棟建築現狀,制定了針對性修繕方案。

比如鶴壽軒,是一座雙亭合璧式樓閣,建築學家齊康院士曾參與設計。因其屋面破損情況尚可,園方采取了“查漏補缺”政策,重點修複屋角仙鶴泥塑,并根據老照片還原了壽桃門洞,緊扣鶴壽軒之名。又如柳蔭橋,由著名建築史學家劉敦桢之子劉叙傑設計改建。根據柳蔭橋現狀,進行了清掃屋面、修補油漆破損等小修小補的措施。

500歲古猗園修繕提前完工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

圖說:微音閣修繕後

邀請匠人 修舊如舊

修繕工程中,一些傳統工藝匠人也被邀請來,傳承和再現了不少傳統工藝。

泥塑是其中之一。這是江南園林典型的裝飾元素,但園内鸢飛魚躍軒、白鶴亭、南廳、鶴壽軒等屋面的泥塑年久失修、破損缺失,是以園方邀請了蘇州傳統泥塑非遺傳承人進行修複。修複中,泥塑傳承人以鋼筋鐵絲為骨架,采用傳統的紙筋灰塑形,待4-5天凝固後用白灰漿加墨汁調色。随後,根據現狀留存和風格特色,以植物和動物為主題修複了100多個泥塑,包括白鶴亭的白鶴,生動還原再現了當年的工藝。

500歲古猗園修繕提前完工 23幢老建築修舊如舊

圖說:鶴壽軒修複仙鶴泥塑

廣漆也是一項複雜工藝。廣漆是一種由桐油和生漆熬制而成的傳統油漆材料,具有耐久性、防滲透性,在南方潮濕地區運用較多。但廣漆工序考究繁複,修複一根柱子約有12道工序,需要反複批、磨。廣漆剛塗完後顔色偏深,待1至2個月後才會返出真正的顔色,目前,園内使用廣漆修複的建築正在逐漸“變色”中。

此外,為避免把建築修得過新、過豔,建築用色是十分考究的。缺角亭寶頂和翹角拳頭、不系舟二層的花窗、浮筠閣的門洞踢腳、梅花廳山牆的窗格等,都進行了做舊處理,顔色古樸,修舊如舊。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