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作者:終南影話

簡介:當改變世界與改變現狀重疊時,自由的口号失敗了,隻有搖滾樂保持不變。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天鵝絨金礦》是一部1998年的劇情和音樂電影,由托德·海因斯執導,伊萬·麥格雷戈、喬納森·賴斯-邁爾斯和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這部電影講述了《倫敦先驅報》記者亞瑟的故事,他的任務是調查搖滾明星布拉德·斯萊德(Brad Slade)在十年前的一次槍擊事件後失蹤,在此期間,亞瑟發現了搖滾明星庫爾特·懷亞特(Kurt Wyatt),傑克·菲爾(Jack Phil)和布萊恩(Brian)之間的曲折故事。這部電影獲得了第5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第52屆英國電影電視學院藝術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并被提名為第71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和第5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獎。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電影《天鵝絨金礦》将這一模式置于英國新浪潮的特殊時代背景下,以"朋克"和"搖滾"為代表的文化面孔,探索"自由"思想背後的"酷兒文化"核心概念。在光與奇異土地的華麗岩石背後,曾經在圓圈邊緣偷禁果的記者亞瑟,用公民凱恩式的多人語境,探索時代背後的"玫瑰花蕾"。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後現代拼貼畫,向觀衆展示了時代混亂的面貌和人物的脫軌和瘋狂,當改變世界和改變自己的現狀重疊時,自由的口号失敗了,隻有搖滾靜止。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一、風格描繪:狂歡與蛻變

作為一部典型的後現代主義電影,《天鵝絨金礦》在視聽層面有着鮮明的風格和表現力。在延續影片搖滾核心的搖滾歌曲中,音樂氛圍與豐富荒誕的視覺意象相得益彰,如布萊恩·藍蜥蜴的皮膚和頭發,庫爾特·懷亞特灑在自己身上的金粉等等,以大膽甚至奇異的方式呈現出極其荒謬的美學。首先,影片在展示布萊恩的音樂生活時,作為對觀衆和"記者"一起的描述和形成窺探挖掘的視角,将視訊語言記錄在表演中與MV和生活來回穿插,形成一種極緻的美感,給觀衆帶來形式和内容的分離感, 而圖像故意呈現無序和混亂,以達到錯位的美學。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其次,故事以"記者"采訪和布萊恩拍攝為情節線索,在不斷的探究和采訪中,理性叙事線的真實性和統一性逐漸瓦解,形象成為記者亞瑟的記憶和布萊恩的經曆的雙重混合,甚至有很大的推定和虛假,進而導緻一個主題非常一緻的非理性, 對世界的不合邏輯的異化。在曆史探索的語境中,傳統文本的曆史性和嚴肅性逐漸被颠覆,中央權威的話語權逐漸被拉開,進而進入夢境般的無序體驗。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第三,影片在較為無意義的語言體系中,不是以創造性的文化——而是在虛拟的叛逆偶像的同時,拼貼了大量的參考文化——剪報集結的搖滾明星形成了一種象征性的表達,他的身份超越了角色本身,并在影片中以"綠色胸針"為主導,以流離失所的曆史軌迹為參照, 搖滾在這個時候成為一個年輕的自由符号,然後形成一個高維閱聽人對單一文字的認知。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二、結構組合:拼貼與重塑

在這個追尋前巨星的"浪漫死亡"故事中,影片的叙事結構與經典電影《公民凱恩》相似,是帶領觀衆以解密者的身份在不同人群中擷取真相的過程。不同的是,《天鵝絨金礦》的叙事張力,并不是在多面的《布萊恩》節目中,而是布萊恩隻是布萊恩,希望讓他豐滿,而在追尋者自己的記憶中,以"布萊恩"為例,解碼了一個夢幻般的七十年代。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首先,影片将故事的核心賦予了多個故事中的三位搖滾明星,使它們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點,拼貼成單獨的片段,折疊庫爾特·懷亞特、傑克·菲爾和布萊恩的時空,在私人語境和上帝視角之間來回穿梭,讓觀衆接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體驗,并在真相的白時間裡, 呈現出一種讓電影白白空洞的方式,在影片的後現代性格中更加豐富。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其次,在影片的叙事層面,記者亞瑟作為失落時代的參與者,在追求"布萊恩事件"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卷入對過去的記憶中,影片是觀想的過程。在記者亞瑟的提問中,将對話的語言轉化為形象呈現,達到了一種對話場的視覺翻譯,将觀衆置換為資訊本身的接收者,成為失落時代的見證人,而當記者亞瑟在聽故事時不斷的閃回自我記憶, 記者本人從尋求者的身份成為叙述者,進而成為觀衆窺探的元素之一,幫助完成搖滾時代的叙事。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第三,這部電影,關于三位搖滾創作者,從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創作先驅時代開始,用一枚"綠色胸針"映射出宿命論的延伸,在單一角色的诠釋中,用一種非常富有表現力的方式豐富了角色,比如在庫爾特·王爾德(Kurt Wilde)唱歌失控和精神病院電擊十字剪輯,完整角色同時出現, 提供了一個類似于"怪物"的瘋狂方向。在表達中傑克菲爾要克制得多,他更像是一個貫穿始終但神秘的"創造者"角色,在幻想和聲音的混亂表達中,觀衆窺視着當地傑克菲爾留下的一些零散的代碼,這是一個未被收集的"短暫筆觸"式的角色,作為一個貫穿整個故事但不在故事之間徘徊的角色, 是搖滾靈魂的象征,而《天鵝絨金礦》則在反複的紀錄片剪輯和劇情重構中,一個隻存在于1970年代的自由寓言。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三、核心主題:性、毀滅與自由

在近半個世紀的英國曆史上,英國文化界産生了一種基于全球後現代主義文化的解構主義,理性消散的趨勢,從英國新浪潮中誕生的"憤怒青年",在文化層面上誕生了反主體、反中心、反範式,形成了解構主義,解散了主體, 深度、曆史和距離,隻關注當下,有意識地膚淺化成為整個時代的特征。而酷兒文化的社會方面更注重大量的搖滾藝術和對存在感的強烈競争,影片的時代背景就是基于這樣一個時代的鬥争,偶像成為英雄,卻以犧牲自己為代價。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天鵝絨金礦》描寫了一個自由作為邊緣群體,影片中多重關系與自由的呼号,以及失敗者的傷害,在《性》中這種表達人類原始沖動的絕對自由象征,将身體流離失所變成欲望的象征,LGBT群體的狂歡和記者亞瑟的成長記憶, 随着切割面的時代進行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對于記者亞瑟來說,作為故事的叙事主體,記憶嵌套了大部分的自我啟蒙,而偶像則作為"性啟蒙對象",這也指一種自由的理想标杆,直到面對偶像的死亡,十年後基準隐喻的喪失讓記者遠離原有的光明,遠離生活,走向大衆, 普遍的,隐藏的生活。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當真相大白時,昔日的偶像在"浪漫死亡"融入社會後成為會員,淘汰了特立獨行的"綠色惡魔"身份,願意服從社會,而不是在舞台裡變遷的世界,在大銀幕上喊着口号,偶像的死亡在十年後的第二個真相中下來了記者, 但也形成了宿命論的重逢。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當布萊恩和庫爾特·懷亞特退居搖滾樂中時,時代的逝去,在鮮豔的松餅鞋和喇叭褲的消失下,是搖滾熱浪的理性回歸。黃夢的光輝就像是記者和沃爾特在屋頂上做愛的夜晚,他們有了很近的身體距離,但也與巨大的情感障礙分開,是一種體驗,但從未在其中幻想中影射。但影片選擇的結局不是妥協,而是失望,留下了《綠胸針》所傳達的創造、開拓、自由和搖滾的精神,并以傑克·菲爾的民謠結束,這是一個永不消逝的最終期望。

天鵝絨金礦|後現代語境中的搖滾寓言

結語

"後現代"這個詞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流行至今,無論我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後現代,我們現在都生活在後現代文化的取向和情境中,沒有任何選擇,雜質性的喧嚣已成為時代的選擇。《天鵝絨金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訴說着搖滾時代獨特的魅力、風格、結構和主題前衛而大膽,依然是目前電影創作中難以到達的紀念碑。它對曆史的解構,這裡的真相并不重要,"浪漫的死亡"在重生之後,是華麗時代的終結,但青春與自由永遠,藝術與夢想的遠古時代,綠色胸針将去尋找下一個時代的領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