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汽車圈“樹敵最多”的老外高管,肯定要屬大衆中國CEO馮思翰,他拳打許家印腳踢李想和李斌。但是這個愛打嘴炮的大衆高管自讨苦吃,如今終于要黯然離場。到底怎麼回事呢?

1. 拳打許家印?
作為一家年銷三四百萬輛巨無霸車企的掌門人,大衆中國CEO馮思翰一改多個前任老成持重的印象,展現出年輕氣盛、心直口快的性格。如今深陷泥潭的許家印,去年年初意氣風發地宣布恒大汽車2035年産銷量要達到500萬輛。對于許老闆的這個目标,汽車圈的大佬均看破不說破,而馮思翰非常不以為然,直接嘲諷道:“恒大如果生産的是玩具車,這或許沒問題。”
2. 腳踢李想和李斌?
事實上,馮思翰并非有意隻針對許家印,他看不起汽車大佬還有很多。比如在被問及對于增程式技術的看法時,馮思翰絲毫不加掩飾地直言:“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看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從整個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是最糟糕的方案。”這明顯是在批評堅持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理想汽車。素以毒舌著稱的理想創始人李想,自然不會吃啞巴虧,在微網誌上公開“約架”馮思翰,提出要用理想ONE直接PK奧迪Q7 PHEV。
後來,馮思翰在接受媒體采訪中,他又将矛頭指向了備受關注的換電路線,直言這種模式成本過高,得不償失。這同時得罪了兩個汽車大佬,第一個是李斌。作為換電模式的領路人,李斌一手創辦的蔚來,因為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而成功入選美國《财富》雜志改變世界的100家公司名單。第二個是李書福,他帶領吉利進軍換電賽道,吉利入主力帆之後,将換電業務集中到力帆旗下。
3. 大衆高管自讨苦吃?
說好聽一點,馮思翰是心直口快,說難聽一點,他是口無遮攔,就這樣引發一場又一場風波,幾乎得罪了半個汽車圈。汽車圈當然需要批評和争論,太過一團和氣就沒有競争和進步,尤其是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但是作為職業經理人和大衆中國高管,馮思翰這樣直接批評競争對手的行為,其實是不太合适的。德媒早前報道,大衆集團将更換中國區負責人,馮思翰今年将黯然離場。
馮思翰“被離職”,這跟他口無遮攔的“大嘴巴”肯定有關系,但最重要還是他業務能力不行。首先,ID.系列電動車在中國市場表現很差,遠低于大衆集團的預期。資料顯示,ID.系列去年在華累計銷量70625輛,與10萬輛左右的目标相去甚遠,不要說與比亞迪、特斯拉相比了,就連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都比不過。ID.系列的銷量困境,主因是大衆品牌在電動車時代“含金量”大幅降低,但作為中國市場掌門人,馮思翰也難逃其咎。
其次,大衆基本盤燃油車在華持續下滑,馮思翰的能力被質疑。馮思翰是2019年上任大衆中國CEO的,當年大衆在華銷量高達423萬台,處于巅峰時期,但是随後便一落千丈,2020年下滑10%左右,跌至380萬台,2021年更是下跌14%,隻有330萬輛。雖說大衆還是保持了第一合資品牌的頭銜,然而相較于日系豐田、本田,以及自主吉利、長城大踏步前進的态勢,大衆走在下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