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句話用來形容張學良最好不過了。他是堂堂一代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可惜東北卻丢在他的手上;他繼承了父親留給他的巨額遺産,可是死後卻“捐”給了美國;他曾經遭到過蔣介石漫長的囚禁與束縛,可是也參與促成了全國抗日統一戰線。他就是這樣一個沖突而又極富争議的人物,那麼在張學良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非要把巨額珍貴的文物遺産“捐”給美國呢?

張學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東北軍閥張作霖。1920年,張學良已經從學堂中畢業,并且到軍中去任職。父親張作霖原本是想把他放入到軍中好好曆練幾年,然後等他老了之後張學良就可以出來獨當一面。可是厄運很快就來了。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火車上動了手腳,埋下了炸藥,然後張作霖坐火車經過的時候就被炸死了。在這風口浪尖的時候,張學良被推上來東北政治的大舞台。
當時日本人想極力的拉攏張學良,但是張學良絲毫沒有動搖,拒絕了日本人的請求。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釋出電報,宣布東北願意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的管理和統治。雖然張學良迅速對皇姑屯事件做出了反應,但是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而這也為他日後丢了東北埋下了伏筆。
張作霖死後,把将近30萬的東北軍隊都留給了張學良。不僅如此,整個東北的軍事産業和礦藏都是價值巨大的“遺産”。很可惜,當時張學良對形勢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以至于讓東北被日本人占領,而他也背負了一生的争議。
雖然張學良沒能保住東北,但是他還是為促成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不過他也因為挾持蔣介石,而後被蔣介石關押了将近50年的時間。一直到蔣介石去世之後他才有機會重獲自由。
張學良決定離開台灣,大陸自然也回不去,是以他就去了美國。後來張學良感覺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就把自己生前收藏的古董,字畫等一系列價值連城的文物捐給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除了不動産,現金,古董字畫以外,張學良生前和友人的書信、以及一些珍貴的曆史資料也被移交給了哥倫比亞大學。
張學良之是以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哥倫比亞大學内設有一個檔案館,可以妥善的保管這些資料。其實不僅是張學良,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名人也把自己生前的遺物放在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檔案館裡。直到今天,檔案館裡還有蔣介石的一本日記。
考慮到政治上的複雜因素,張學良沒有把這些資料和财物送回祖國。他也不想把他們留給子女以防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2001年10月14日,處理完身後事之後,張學良便安然的合上了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