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調研, 評測
1.下載下傳并使用,描述最簡單直覺的個人第一次上手體驗。
使用者體驗:第一次使用,感覺界面太複雜了。體驗了一下六級詞彙,感覺沒有百詞斬好用。
界面如下:

2.按照《建構之法》13.1節描述的 bug 定義, 找出幾個功能性的比較嚴重的 bug,至少2個。
我測試的bug有如下兩個:
(1)把每日一句分享到qq或者微信的連結打開是亂碼。(Android下測試)
(2)在必應電台中的聽力寶庫,點開一篇文章,進度條不能拉進,隻能從頭聽到尾;而且隻有英文,沒有中文,不利于英語的學習。
3.用專業的語言描述 (每個bug 不少于 40字),如有必要, 可以配圖。
bug即軟體的漏洞,可分解為症狀(Symptom),程式錯誤(Fault),根本原因(Root Cause)三類。
(1)症狀:即從使用者的角度看,軟體出了什麼問題。例如,輸入(3211)時,程式出錯退出。
(2)程式錯誤:即從代碼的角度看,代碼的什麼錯誤導緻了軟體的問題。例如,代碼在輸入為某種情況下通路了非法的記憶體位址——0X00A。
(3) 根本原因:錯誤根源,即導緻代碼錯誤的根本原因。例如,代碼對于id1==id2的情況沒有做正确判斷,進而引用了未賦初值的變量,出現了以上的情況。
相信每個同學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這樣的軟體, 選擇一個朋友(使用者)進行采訪,并加以記載。
4.相信每個同學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這樣的軟體, 選擇一個朋友(使用者)進行采訪,并加以記載。
采訪對象是舍友,由于她要準備六級考試,是以試用必應詞典。她反應這個軟體背單詞不是很好用,在檢視答案的時候,要傳回目錄檢視單詞意思,很不友善,背單詞不會選擇必應詞典,還是百詞斬,扇貝比較友善好用。
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我對這款應用的評價是: 一般
因為它在功能方面還有待完善,隻有一些最基礎的功能
軟體也存在一些影響使用者體驗的bug,
而很多詞典應用在這些方面已經做的很好
是以必應詞典隻能算是一般
第二部分 分析
1.使用此軟體的所有功能 (包括背單詞, 單詞挑戰,口語練習等), 聯系第二部分的分析, 估計這個項目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團隊人數6 人左右, 計算機大學畢業生, 并有專業UI 支援)。
經過對軟體的使用,估計此項目有6個計算機大學畢業生完成需要5周左右的時間,從需求分析,寫代碼到測試,使用者體驗,每天工作8小時。 相比必應詞典,有道詞典和百詞斬在界面和功能方面都更加完善,使用者使用起來也更加友善。
2.分析這個軟體目前的優劣 (和類似軟體相比,至少對比2款軟體), 推理出這個軟體團隊在軟體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重要方面 (具體建議)。要求把對比的結果列出一個表格,對比每個軟體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
1.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如何提高進而在競争中勝出?
首先需要确定應用的使用對象,然後調查使用群體的喜好、品味、年齡、需求、職業甚至是所接觸的環境以及文化等方面。以此才能針對性的做出好産品。不管是桌面應用、Web應用還是移動端産品,對于使用者來說,界面+功能+使用者體驗是最重要的,是以從這三點出發,功能為骨架,界面為發膚,使用者體驗為核心。
2.目前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産品了?
查單詞的軟體有有道詞典,金山詞霸等,背單詞的軟體有百詞斬,扇貝,知米等。
3.你要設計什麼樣的功能?
a.根據使用者日常查詢的單詞,背誦的單詞,通過算法、資料分析以及機器學習,定制一套适合使用者專屬的詞庫來綜合判斷使用者比較關注的領域,過濾簡單單詞,對于複雜單詞重複出現。。
4.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根據大資料、雲計算運算,生成專屬單詞庫,可以節約使用者背單詞的時間和效率。
5.為什麼使用者會用你的産品/功能?
這個功能是隐含在使用者的日常使用中,自動生成專屬詞庫,是以使用者必然使用。
6.你的創新在哪裡?
使用大資料分析,使使用者體驗到專屬定制的體驗。
7.如果你來上司這個團隊,會有什麼不一樣?
不敢說有什麼不同,盡力做出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隻有使用者體驗提高了,這個産品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8.如果你的團隊有5個人, 4個月的時間,你作為項目經理,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根據時間安排各項工作階段,先進行開發,測試在一部分功能完成時開始,美工可在後期進行。人員安排為:2開發人員,2測試人員,1美勞工員。
9.描述你的團隊在16 周期間每周都要做什麼,才能在第16周如期釋出軟體,大小裡程碑績點設定.
第一周使用者體驗調查,需求分析
2-8周:開發
8-13周:UI美工
9-13周:測試,修改
14-15周:小範圍測試,修訂
16周:釋出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