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估計是各大廠家想在過年前賺一波流量,以至于紛紛祭出自己家的CEO,前有李斌老師北大學曆搞不懂“為什麼還有人買燃油車”,現有李想老師炮轟友商行為“沒有底線”。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底線這個東西牛鬼蛇神各有各的标準,不知道李想老師的标準是什麼,也許他自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行業的“标準”,是以一旦有人稍微“出格”就會遭到他的抨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李想老師也并沒有針對哪項“底線”進行抨擊,而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進行指責,甚至直接扣上了“騙子”的帽子。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李想老師是沒能力挑明他們的“騙局”嗎?我看未必,畢竟李想本人也是這個圈子裡的“老油條”了,論輩分他可以算其他造車新勢力的叔叔,而李想之是以沒有把“騙局”說穿,一方面可能是考慮到同行的顔面問題,說太直白了日後不好相見,而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自己身份的原因,因為如果說得太直白可能讓其他人産生無端聯想,以至于引火燒身。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本質就是一個詞“組裝”,絕大多數廠家都使用“采購”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比如車身結構底盤可以找麥格納和博格華納定制,甚至前者還能提供總裝服務,廠區就在江蘇常州,出廠貼自己的LOGO就好;電控系統的選擇就比較多了,耳熟能詳的比如有博世、聯合電子、西門子、法雷奧以及日電産nidec;電池就更多了,國産的有甯德時代,外資有LG、松下、三星等等。這一堆供應商的産品買回家搗鼓搗鼓,一台新能源車就“誕生”了,也正是因為來自相同的供應商,也就導緻大家的産品在續航裡程、充電效率以及耐用性上都差不太多,某些産品稍微優秀一點隻是因為廠家“加錢”換購了更好的配件罷了。如此一來,李想老師生氣的真正原因似乎已經清楚了,那就是“大家都是一個路數,憑什麼你裝得這麼高大上,不把我理想放眼裡是吧”。

扒掉造車新勢力“底褲” 李想炮轟團車造車沒有“底線”

有一說一,團車CEO的發言确實過于“狂妄”了一些,比如他們宣稱自己的團隊隻需要18到24個月就能研發出一款新車;再比如他們表示自己既可以造2000萬的豪車,又能造幾萬塊錢的廉價車。這些話确實不假,因為直接從博格華納或者麥格納買成品回家打磨也就這點時間,可問題是,行業的潛規則被團車CEO拿出來說得如此的“輕描淡寫”,我想其他任何一個廠家的老闆也都不會認可吧,但唯獨李想蹦出來“揭底”一方面可能是李想沉不住氣,另一方面可能是李想本人嗅到了危險的信号,早點跳出來予以“駁斥”或許還能留下一個好點的印象。

但網友也不是傻子,大家早就看透了這群人的把戲,李想炮轟團車就跟“賊喊捉賊”一樣,圖一樂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