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1971年9月13日淩晨兩點半,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附近,有一架從山海關機場飛來的三叉戟飛機墜毀。當時蒙古的官員并不知道這架飛機是一架特殊的飛機,飛機上有林老總、林立果以及“林辦”的一衆從業人員,是以隻當作一般的事故處理。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九一三事件發生後不久,大陸駐蒙古大使許文益成為第一個趕到事故現場的中國人,他詳細調查了現場的情況,并且拍攝了大量現場圖檔,同時妥善處理了這起墜機事件,圓滿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

許文益出生于1917年,上海人,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讀書期間,許文益接觸進步思想,開始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第二年,許文益決定加入八路軍,之後他陸續擔任了新二連連長以及連指導員等職務。許文益是部隊當中為數不多的讀書人,組織很快就發現了他的這個優點,還把他安排進入延安大學的俄文系擔任上司,這也讓他以後從事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礎。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解放戰争時期,許文益跟随大部隊前往東北,參與了東北根據地的建立。在東北期間,許文益主要承擔了翻譯方面的工作,他的翻譯水準很高,為雙方的資訊溝通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許文益還參加了錦州戰役以及遼沈戰役等一系列大型戰役,東北野戰軍入關後,許文益也回到關内,參加了平津戰役,是見證新中國成立的功臣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許文益進入外交部門工作,擔任了駐東德大使館的秘書長,不久後他又被任命為外交部司長以及駐剛果國大使館參贊等職務,為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是促進亞非友誼的功臣之一。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1971年,許文益被任命為駐蒙古大使,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9月13日淩晨,林老總以及妻子、兒子等人乘坐紅旗牌轎車前往山海關機場,登上了早早停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三叉戟飛機。這架飛機起飛後一路向西北方向飛去,淩晨兩點半,飛機墜毀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附近,飛機上的人員全部遇難。

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因為飛機墜毀在蒙古,是以蒙古的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過,他們并不了解飛機上人員的真實身份,是以隻當作一般事故處理。作為駐蒙古的大使,許文益了解飛機上人員的真實身份,知道九一三事件的重要性,是以他在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了事故現場,同時也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到事故現場之前,許文益已經得到上級的指令,上級要求他妥善處理這起墜機事件,是以許文益對待這起事件非常謹慎,他在現場拍攝了大量照片,保留了這起事件的完整證據。值得一提的是,許文益提供的照片還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因為三叉戟飛機的機翼上有一洞孔,國際方面出現了飛機是被飛彈擊落的聲音。相關部門成立了調查組,請了著名的飛行員王海調查這起事件。王海通過許文益的照片發現了這個洞孔實際是呈單面炸開,而且鋁刺外翻,證明洞孔是飛機内部油箱起火爆炸造成的,進而推翻了飛機是飛彈擊落的結論。

九一三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中國人,妥善處理了墜機事件

因為妥善處理了九一三事件,許文益得到了表揚,不久後許文益回國,籌建了《世界知識》期刊,1979年他又進入重新進入外交部工作,擔任了駐黎巴嫩大使。晚年的許文益緻力于促進世界和平,擔任了中蒙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