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帝王的陵墓都修得非常氣派,尤其是明清帝王的陵寝都有地宮,地表建築也非常的宏大,石牌坊、神道、石像生、寶城、祭祀大殿缺一不可,地宮裡的金銀财寶更是不計其數,這麼幹确實做到了事死如事生,但也給盜墓賊留下了諸多念想,給自己埋下了巨大禍患,被盜被毀的帝王陵寝不計其數。相比較而言,蒙古人聰明多了,元朝統治者的陵墓在地表幾乎看不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哪裡,至今仍是個謎,即便拿衛星探測器也難以發現。

地表看不見元代帝王陵墓跟跟蒙古統治者的喪葬方式和傳統有很大的關系,蒙古統治者提倡薄葬,死後埋葬非常簡單,比起漢族統治者來可謂寒酸到了極點。元代帝王死後隻用一根木頭掏空的木頭做棺椁,最奢侈的便是用黃金做成三條金箍綁在棺椁上。哪像漢族統治者要黃腸題湊、因山為陵、地宮寶頂?陪葬品更是沒有一毛錢。給元朝皇帝送葬的車馬選擇下葬地點是極為隐蔽保密的,隻管往草原深山裡面走,沿途所見的人全部殺掉,大概位置都在阿爾泰山區,下葬的具體地點都是随機選擇,馬隊停止不前後,就在此地随意挖一個條溝,然後把皇帝的棺椁放進去,然後将土回填好後用萬馬踏平。
萬馬踩踏要做到看不出任何一點挖掘的痕迹,然後再在此地設立巨大的營帳,任何人不得進入,派精銳部隊守護,等到兩三年以後,此處的草木長到跟周圍一模一樣的時候,方才把營帳撤掉。具體挖坑的勞工都會全部射殺,當成帝王的陪葬品,都埋入坑中。為了友善後人過來祭奠帝王,就在帝王下葬的地方殺死一匹小駱駝。母駱駝看到小駱駝死亡之後,傷心不已,自然會把這個地方記下來,日後就靠母駱駝指引來到達帝王安葬的這個地方祭祀。用駱駝找陵墓的方式也許是後人編排蒙古人的,畢竟駱駝的壽命還不如人長,駱駝找陵墓經不起邏輯推理。
蒙古統治者選擇奇葩的安葬方式的原因衆說紛纭,有一種說法說是他們害怕遭到報應,因為他們對南宋帝王的陵墓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盜掘,甚至将宋理宗的頭顱當盛酒器來飲用,傷天害理的事幹得太多了,害怕後來漢人報複才采用了這種極為簡單的喪葬方法,以緻後人難以發現他們真正的屍骨藏埋之地。但元朝帝王下葬的大緻位置是可以找到的,15個元朝皇帝有13個葬在了阿爾泰山地區的起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