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1949年8月,解放軍一野第四軍十一師奉上級指令,向敵“馬家軍”設在蘭州外圍的沈家嶺陣地發起進攻。

沈家嶺被稱為蘭州城的“鎖鑰”,拿到這把“鎖鑰”,等于打開了蘭州大門。

8月25日拂曉,總攻開始了!刹那間萬炮齊鳴,撼天動地,無數條火龍撲向敵陣,敵軍防守的沈家嶺頓時成為一片火海。

擔任主攻沈家嶺的十一師三十一團、三十二團從正面和左翼發起勇猛沖擊。

為配合十一師作戰,第四軍第十師也在師長劉懋功(1955年成為開國少将)指揮下,向附近的下狗娃山發起猛攻,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争奪戰。

上午9時許,十一師三十一團在團長王學禮帶領下沖到敵主陣地跟前,三十二團同時從側翼猛攻。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敵軍增調大批兵力進行瘋狂反撲。野蠻的敵人光着脊梁,隻穿着褲衩,揮舞着馬刀,嗷嗷叫着瘋狂撲來。

雙方在不到2平方公裡的葫蘆形陣地上進行激烈的白刃格鬥,我軍連續打退敵軍11次進攻。

然而敵軍越打越多,三十一團傷亡很大,後援一時又沒上來,處于十分危險的境地。

第十師師長劉懋功率部奪取狗娃山主陣地後,在山上用望遠鏡看到十一師情況萬分危急,立即向第四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高錦純打電話,主動提出願意把十師部隊分批開上去增援十一師。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高錦純聽了當即表示:“好!就這麼辦!”

劉懋功首先讓三十團副團長李有益帶三營去增援十一師,并交待他一定要注意戰術,不能一擁而上,而是應當梯次配合,一個連一個連分批沖擊。

李有益走後,劉懋功見又有敵人前來增援,果斷下令把三十團全部拉上去支援。

他把三十團長武自升叫來交代這一任務,要求他注意戰鬥隊形要梯次配置,嚴防一擁而上、一擁而下。

劉懋功還不放心,又令二十九團抽出一部分兵力,攻擊沈家嶺翼側,減輕主攻部隊的壓力。

增援的三十團三營翻山越嶺跑了十多裡,首先加入戰鬥。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這時,兵員近2000人的十一師三十一團經艱苦的血戰,剩餘人員已不多了。

王學禮團長一看三十團到了。高興地大喊:“英雄團來了,敵人的末日到了!”

因為他知道三十團是紅軍的老底子,兵員足、裝備好,扶眉戰役中榮獲“英雄團”稱号,其中的1個營和3個連也獲得英雄營、連的殊榮。

随即,三十團一營、二營也跑步趕到,原本險些抓住守的陣地頓時又變得堅如磐石。

敵人繼續以營級規模兵力瘋狂反撲,在這樣的情況下,前來增援的第十師部隊反而成了這次激戰中的主力部隊。

三營八連連長李國斌連續向敵群砸去100多顆手榴彈,炸得陣地前倒下的敵人層層疊疊,他也戰至壯烈犧牲。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七連七班的子彈打光了,戰士薛金怒吼一聲:“向敵人要子彈去!”随即勇猛地沖向敵軍陣地,竟奪來一箱子彈。

三營營長蕭樹倉在白刃戰中奪下敵人一把馬刀,一連砍死6個敵人。

迫擊炮排排長吳文華扛着一門八二迫擊炮蹲在最前沿,不用炮盤、支架,用兩手抱着炮筒向敵群射擊。

炮筒打燙了,吳文華就用衣服裹着繼續發射,在連續發射60多發炮彈後,打啞了敵人多挺機關槍,打退了成群進攻的敵人。

七連七班長劉文禮在突擊敵陣地時,在彈雨中借着炮彈爆炸的硝煙沖到敵軍地堡邊,将炸藥包塞進槍眼中,炸死30多個敵人,他自己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八連二排排長犧牲後,四班長傅永江主動指揮全排戰鬥,打垮敵人3次反撲。

傅永江犧牲後,五班副班長楊貴林接替指揮,又打退敵2次進攻。

楊貴林負重傷後,戰士陳國斌挺身而出。

陳國斌負重傷後,剛參軍40天的解放戰士田有福帶領僅存的6名戰士與敵人激戰,最終保住了陣地。

這一仗打得蕩氣回腸、名揚軍史!我軍将士就是用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氣概與兇殘的馬家軍殊死拼搏,在沈家嶺上殲敵5個團,用血肉之軀鑄成一道攻不破、砸不爛的銅牆鐵壁!

危急時刻開國少将主動請戰,打出蕩氣回腸、名揚軍史的一仗

下午4時許,在我軍炮火支援下,十師三十團、十一師三十一團将士奮勇沖向敵核心陣地。

6時許,我軍一舉攻占沈家嶺。殘敵棄陣地向山下逃竄,我軍乘勝追擊。

山坡上躺滿被打死的敵人,連插腳都困難。戰士們踩着死敵之軀,一直追到華林坪一線。

一野司令部惟恐孤軍追敵過遠而受損失,指令部隊撤回到沈家嶺山上,蕩氣回腸的沈家嶺戰鬥至勝利結束,在我軍軍史上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戰後,主動提出增援第十一師的劉懋功得到第四軍軍部及一野司令部的表揚,稱贊他在戰鬥危急時刻及時把握戰機,主動請戰增援友鄰部隊,而且指揮得當,帶領全師為攻克沈家嶺陣地發揮了關鍵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