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1945年8月17日,八路軍綏蒙軍區司令員姚喆奉命率領主力二十七團、步兵九團、綏西三團、綏蒙騎兵旅參加攻打綏遠的戰鬥,決定由一部分部隊堅守在畢克齊鎮,負責阻擊敵人,保證主力部隊攻綏戰鬥的順利進行。

三團副團長汪賢才、政委姜文華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率領一個步兵連和一個騎兵班,在畢克齊這個擁有400多年曆史的古老集鎮上阻擊敵人。

臨行前,姚喆鄭重叮囑:“你們要堅決地守住畢克齊,要準備付出犧牲,為主攻部隊争取時間。攻綏戰鬥打響後,你們至少要堅持三個小時……”

但他也指出:“你們不足300人,将會遇到十倍、百倍于你們的敵人,是以你們在與敵人接觸後,可以迅速跟駐守在台閣牧車站的賀吉祥副司令員取得聯系,請求他的增援。”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次日拂曉,從綏遠方向傳來低沉的炮聲,無疑是總攻開始了。此時偵察員前來向汪賢才報告:敵三十五軍先頭部隊已從標頭出發,其兵力不詳。

汪賢才當即指令各部隊作了戰鬥準備,可就在這時,意外的事情卻發生了——鎮子裡的大街小巷突然響起了激烈的槍聲。

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就在我軍進入畢克齊時,活動在鎮子外圍的敵雜牌軍聾正子、二得子、鄂友三等部也化裝潛入了畢克齊。

這些雜牌軍在得知蔣軍正規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率先向我軍發動了攻擊。

雖然這批敵人将我軍各部陣地分割包圍了起來,但他們畢竟是雜牌軍,一開始并未給我軍制造太大的麻煩。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可到了天大亮後,汪賢才登上臨時指揮所的屋頂察看敵情後,卻突然說道:“你們看,情況不對,像是敵三十五軍的部隊上來了!”

敵人進鎮,說明他們已突破我軍頭道防線——西門陣地。衆人立刻向西門方向瞭望,都非常擔心。

堅守在西門城樓的二十七團一營三連連長粟高陽帶領30多名戰士,在同敵雜牌軍交火後不久就發現,鎮西的田野中湧來大批全副武裝的隊伍。

接着,陣地被重機槍交織的強大火力所包圍,這是連夜從標頭趕來的由安春山率領的敵三十五軍步兵十七師,他們組織層層梯隊,向西城門樓發起沖鋒,幾千人馬把陣地圍得水洩不通。

城樓上的戰士面對強敵,以一當十,打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但由于敵我力量過于懸殊,傷亡十分嚴重。粟高陽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不幸中彈,英勇犧牲了。緊接着,排長董平也負傷了。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敵人像野獸死死地咬住西門陣地,另一部分敵人則乘機入鎮,直奔我軍指揮部。他們在炮火的 下,步步為營,發起沖鋒,企圖攀梯上牆,攻占我軍指揮部。

隐藏在指揮部四角炮樓上的戰士們全力向敵人還擊。與此同時,汪賢才在火線上召集骨幹開會,鼓勵大家并指令把所有非戰鬥人員統統組織起來,參加戰鬥。

彈藥逐漸減少,傷員逐漸增多。

天近晌午,戰士們已筋疲力盡,饑餓難捱。指揮部派人趁戰鬥間隙,從圍子外被打死的敵人身上搜羅彈藥,同時把戰士們分成若幹組,一面作戰,一面輪換休息。

将士們團結一緻,用頑強的意志築起了一個禦敵的堅固堡壘,用猛烈的火力結成一道鋼鐵的屏障。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戰鬥正酣時,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喇叭聲,接着,鑼鼓聲、人的喊叫聲也夾雜進來,喧嚣一片。

衆人一愣,隻見在遠處的一座房頂上,出現了一群鑼鼓匠和喇叭匠,還有七八個端肩縮脖的人跟着鼓樂聲,一邊喊叫一邊手舞足蹈。無疑,這是敵人臨時拼湊起來的“啦啦隊”。

正奮力與敵人血戰的戰士絕不能容忍敵人這種肆意的挑釁,大家一緻要求給他們一點兒厲害看看。

經請示指揮部後,大青山遊擊隊正黃旗主任銳軍便指令戰士們扛來擲彈筒,對準那個屋頂一連放了四炮,頃刻間,“啦啦隊”就被炸散了。

但此時的形勢越來越惡劣,整個畢克齊鎮到處都是敵軍部隊,我軍被圍在幾個孤立的據點裡。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面對這一困局,汪賢才指揮各部隊奮勇抗擊敵人,戰士們的灰軍裝被打得破爛不堪,身上、臉上到處都是血水和泥水,面孔已經分辨不清,隻有眼睛在炯炯閃爍着。

在激烈的戰鬥中,不斷有戰士受傷和犧牲,但他們牢牢記住司令員下達的堅守任務,沒有一個人呻吟,沒有一個人退縮,始終堅守在自己位置上與敵人拼死血戰。

下午四時左右,剛從標頭趕到的敵騎兵劉萬春師與安春山步兵師會合,向我軍發起了第五次進攻。

這次敵人做了周密的部署,調動了最精良的部隊和輕重武器,是以從戰鬥一開始,我軍陣地幾乎全部被封鎖,火力根本無法發揮。

糟糕的是,派往賀吉祥那裡求援的聯絡騎兵在畢克齊東南水磨溝被山洪阻截,從歸綏方向派援兵已不可能。

一場鮮為人知的阻擊戰:我軍不足三百人,卻拖住敵軍六萬多兵力

面對這一緊急形勢,汪賢才召集幹部們開會。經過研究後,衆人認為再繼續打下去将會全軍覆沒,戰鬥已經進行了整整十個小時,阻擊任務已勝利完成,是以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組織好撤退,儲存有生力量,與大部隊會合。

最終,隻有70多名戰士順利突圍,其餘人都壯烈犧牲在陣地上。然而,那面挂在指揮部陣地上的戰旗,雖然遭到敵人輕重武器的無數次轟擊、摧殘,卻在戰鬥中始終屹立着,并指引部隊突出重圍。

在慘烈的畢克齊阻擊戰中,我軍以不足三百人的兵力,拖住了敵正規軍和雜牌軍共六萬多人的兵力。

雖然這次戰鬥如今鮮為人知,但将士們在敵我兵力之比超過200:1的情況下,令人驚歎地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在我軍曆史上有着重要意義。

【注】此事絕非胡編亂造,相關數字均可查考,大青山遊擊隊正黃旗主任銳軍所寫的回憶錄《畢克齊之戰》一文對此戰作了詳盡描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