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并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适合當兵的。

也并非每個當兵的,天生就隻會打仗。

木内信夫,1944年7月被征入伍前,是一個頗具藝術氣質的學生,會作詩,喜畫畫。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但戰争需要,他21歲從航空技能養成校畢業後,入伍來到中國東北,成為滿洲陸軍飛行戰隊的一員。

不過沒多久,他就随着日本的戰敗,而成為了被蘇軍扣留的日軍戰俘。

1945年8月,他作為60萬日軍戰俘中的一員,一起被蘇軍押到蘇聯進行勞動改造,為軍國主義發動的戰争罪行埋單。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從1945到1955,10年艱苦的勞役,從未經曆過的極寒天氣,以及健康疾病的折磨,奪取了半數日軍戰俘的性命。

木内有幸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終于活到了歸國。

複員後,他加入一家小公司,繼續從事他擅長的繪畫,公司解散後,一邊從事繪畫,一邊作為手工藝人,在面包店、點心店或小物件店工作。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10年蘇聯勞改,留下難以忘卻的記憶,工作之餘,他開始用繪畫的形式,回憶在蘇聯的點滴生活。

與許多日本老兵的回憶不同,木内的回憶,很少渲染戰争的殺戮、殘暴的場景和仇恨的情緒。

也很少訴諸于蘇軍對戰俘的剝削,而是在艱苦和無奈中,描摹印象深刻的點滴小事,充滿了個人體驗色彩和苦中求生的冷幽默。

作者甚至說,除了痛苦的勞作,其實在蘇聯期間,還有許多快樂的事。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其名就叫《蘇聯拘留畫集》。

其子木内正人,在為父親作的宣傳網頁上說,父親創作的這本畫冊,從人性的柔情和溫暖中反襯戰争的悲劇,使人看了更轸念和平。

飛春讀傳看了一遍這本畫冊,從當戰俘到歸國,70多張圖畫,展現了木内23歲至33歲之間,碎片化的深刻記憶。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畫冊分為“進入蘇聯”“艱苦勞役”“世界友誼”“精神點”和“歸國”5個部分,按照時間順序記述,并沒有什麼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邏輯、思想、哲理,但簡單的畫面,還是相對完整地,且生動而真實地,還原了二戰後戰俘生存狀态。

這不是什麼攝影紀錄片,但其真實性無人懷疑,原因就在于細節的生動可感。

比如,他說,在蘇聯10年,“最令人驚異”的,就是第一次看到蘇聯有女兵。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無論是鼻涕凍在一起的夜崗值班,還是拉大便被看守盯着拉不出來,無論是蘇聯軍官蹩腳的算術能力,還是蘇聯女兵看一眼就令人感動的眼睛,都在喜怒哀樂中洞見人性的真實。

其中與蘇聯女子的戀愛、回國後的刹那溫情,戳中了不少人的淚點。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這,是一個昔日被軍國主義控制下的日軍,經曆了勞改後,逐漸回歸正常文明的幽微燭光。

或許,這就是畫冊在各國均受歡迎,并在日本也能多處受邀展覽的價值和意義吧。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2015年10月,該畫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記憶遺産”。木内本人,也是日本唯一一個在世期間就獲此譽的人。

如今,木内已近百歲,仍然健在。

不再贅言,我們還是來看看其内容。需要看全集的老鐵們,關注飛春讀傳後,可留言“看圖”,給你們一個完整的版本。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日軍戰俘畫出在蘇聯的勞改曆史:除了痛苦,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