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适合当兵的。

也并非每个当兵的,天生就只会打仗。

木内信夫,1944年7月被征入伍前,是一个颇具艺术气质的学生,会作诗,喜画画。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但战争需要,他21岁从航空技能养成校毕业后,入伍来到中国东北,成为满洲陆军飞行战队的一员。

不过没多久,他就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成为了被苏军扣留的日军战俘。

1945年8月,他作为60万日军战俘中的一员,一起被苏军押到苏联进行劳动改造,为军国主义发动的战争罪行埋单。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从1945到1955,10年艰苦的劳役,从未经历过的极寒天气,以及健康疾病的折磨,夺取了半数日军战俘的性命。

木内有幸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活到了归国。

复员后,他加入一家小公司,继续从事他擅长的绘画,公司解散后,一边从事绘画,一边作为手工艺人,在面包店、点心店或小物件店工作。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10年苏联劳改,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工作之余,他开始用绘画的形式,回忆在苏联的点滴生活。

与许多日本老兵的回忆不同,木内的回忆,很少渲染战争的杀戮、残暴的场景和仇恨的情绪。

也很少诉诸于苏军对战俘的剥削,而是在艰苦和无奈中,描摹印象深刻的点滴小事,充满了个人体验色彩和苦中求生的冷幽默。

作者甚至说,除了痛苦的劳作,其实在苏联期间,还有许多快乐的事。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其名就叫《苏联拘留画集》。

其子木内正人,在为父亲作的宣传网页上说,父亲创作的这本画册,从人性的柔情和温暖中反衬战争的悲剧,使人看了更轸念和平。

飞春读传看了一遍这本画册,从当战俘到归国,70多张图画,展现了木内23岁至33岁之间,碎片化的深刻记忆。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画册分为“进入苏联”“艰苦劳役”“世界友谊”“精神点”和“归国”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逻辑、思想、哲理,但简单的画面,还是相对完整地,且生动而真实地,还原了二战后战俘生存状态。

这不是什么摄影纪录片,但其真实性无人怀疑,原因就在于细节的生动可感。

比如,他说,在苏联10年,“最令人惊异”的,就是第一次看到苏联有女兵。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无论是鼻涕冻在一起的夜岗值班,还是拉大便被看守盯着拉不出来,无论是苏联军官蹩脚的算术能力,还是苏联女兵看一眼就令人感动的眼睛,都在喜怒哀乐中洞见人性的真实。

其中与苏联女子的恋爱、回国后的刹那温情,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这,是一个昔日被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军,经历了劳改后,逐渐回归正常文明的幽微烛光。

或许,这就是画册在各国均受欢迎,并在日本也能多处受邀展览的价值和意义吧。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2015年10月,该画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记忆遗产”。木内本人,也是日本唯一一个在世期间就获此誉的人。

如今,木内已近百岁,仍然健在。

不再赘言,我们还是来看看其内容。需要看全集的老铁们,关注飞春读传后,可留言“看图”,给你们一个完整的版本。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日军战俘画出在苏联的劳改历史:除了痛苦,其实还有很多快乐的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