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放在兩年前,沒體驗高刷,我可能對它沒有那麼深的執念,更不會有「回不去」的念頭。

一年前,折疊屏産品趨于成熟,但在體驗後,并沒有對這個「多螢幕」裝置有所改觀,高不成低不就是我給他的定位。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而在一個月之前,懷着種種的懷疑把 100GB 的「小而美」資料轉移到 OPPO Find N 上,成為主力機。

本以為 OPPO Find N 會與同類型産品差不多,嘗鮮之後,不會成為一款常用裝置,或者說更像是秀肌肉的意義大于實用。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但僅過了一晚,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幾乎就是初嘗高刷屏的「旦用難回」。「可以當主力機」是我對于 OPPO Find N 初始結論,而随着斷斷續續一個月的使用,「再也回不去了」則是 Find N 最新的結論。

精巧的「小屏」

在 Find N 釋出會快結束的時候,OPPO 展示了三款不同的配色,每一款都足夠吸引眼球。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而回到正在使用的這部「星夜」配色,則要低調和内斂許多,甚至也可以稱之為商務風。總之,它的外觀設計足夠讓使用者隐匿在人群中,有股子大隐隐于市的感覺,也有幾分藏書閣中掃地僧的意味。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在 Find N 公布之前,我已經帶着它出入人群之中,但它并沒有引起「側目」,給外人的感覺無非就是一款小屏手機罷了。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5.49 英寸尺寸的螢幕在這個時代相當「珍貴」,大屏當道,很多人都在懷念小屏手機的手感,一方面是要翻身做裝置的主人,另一方面是小手指的反抗。

當你在擁擠的人潮和跨步前行之時,Find N 足以讓你重新回味一手全局掌握與做一場解放小指運動。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原諒我的直白,我很喜歡 Find N 合起來的尺寸,以緻于在最開始用的時候有那麼幾分抗拒展開用。

而随着體驗的深入,這塊外屏實則擔任了一部分「通知」功用,簡單一瞥,點滑幾下,便能處理很多的通知和提醒,甚至也能夠在擁擠的人潮之中單手回個微信和點個贊什麼的。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不局促和尴尬」,是很主觀的感覺,難以用參數去展現,就如同小屏這個概念一般,講的是一個感覺。OPPO Find N 折起來後,除了 5.49 英寸的螢幕,邊框、棱角、轉軸,但凡是手能摸到的地方都做了圓滑過渡,把尺寸和手感固化在機身上。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以直闆機的标準來看,Find N 275g 的重量和 15.9mm 的厚度仍有很大的存在感,但把坐标系放在折疊屏宇宙裡,它是輕盈又輕薄,加上重心較為集中,無論是開還是合,都不會頭重腳輕。隻不過,單手展開在人群中還是會有點局促,畢竟屏大被人窺探的機率也會高不少。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OPPO Find N 的尺寸足夠精巧,合上之後并不會像「遙控器」,也類似 iPhone 12 mini。無論是初次上手,還是過了一個月再審視它,小巧的機身依然會有着相當深的印象,并且你會着迷于此,似乎折疊屏與尺寸笨重毫無瓜葛。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或許在大屏時代之下,Find N 就是小屏 Android 手機最佳的呈現方式。

便攜的「大屏」

小與大,其實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在體積上我們追求小 ,而在屏顯示上,我們又要大,這個沖突一直貫穿着消費電子産品。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折疊屏」成為近年新生而火熱的賽道也正是從某一個角度上給了這個「沖突」一個解決方案。

Find N 内屏 7.1 英寸的尺寸并不算小,展開類似 iPad mini。但與衆不同的是,Find N 打開就是「橫向」,在看視訊、玩遊戲等娛樂操作時無需旋轉手機,優化了這一步,「開屏」這個動作就顯得很省心和自然。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同時,大屏與小屏的面積接近到 2 倍的關系,如此來說,在執行分屏後,就好似變成了兩台手機排排坐,每個 App 都有足夠的空間從容的完成操作。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不過,這個比例也有個短闆,即在看片時螢幕的使用率就沒有那麼高,或者在遊戲中可能也吃不到更多的視野。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這與現在的一些便攜筆記本電腦開始轉向 16:10、3:2 比例比較類似,折疊屏也在朝着提高螢幕的綜合使用率發展。我大概統計了一下,Find N 看視訊的比例也就大概有 15%,其餘的多是在浏覽資訊流類 App,如此來說,這内屏的比例其實要更為實用一些。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相對來說,Find N 内屏的規格要再上升一個等級,E5 材質、120Hz LTPO 動态重新整理以及 1792x1920 的分辨率,使得它在直闆機中依然是旗艦級。在看一些紀錄片,或者一些 HDR 片源時,大屏足以呈現出足夠精彩的内容。

不僅是螢幕比例,「折痕」也是 Find N 與衆不同的另一點。Find N 用上了成本更高的精工拟椎式鉸鍊,并在内屏素質上傾注了許多資源,二者配合最終落到産品上的行業最淺折痕。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在剛拿到 Find N 時,周圍同僚對「折痕」的打量,隻有息屏以及從特殊角度才能隐隐的看到折痕。

在日常使用中,如此的折痕很容易被忽略,時常被螢幕中的内容所吸引,而非因「折痕」帶來的扭曲力場讓你分分鐘出戲。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息屏狀态下,一個月使用後,Find N 的折痕依舊很淺。

使用一段時間後,Find N 的折痕依舊不會讓你出戲,絲毫沒有變得「深刻」,仿佛時間輕輕拂過,但卻沒有留下皺紋一般。

「什麼是手機?」以前來說,能接打電話就是手機,而進入智能時代,手機的界限不再清晰,它的形态也不再僅限于有着固定尺寸固定功能的産品。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合二為一的折疊屏就是一款讓你更容易随身攜帶的大屏裝置,也有潛力成為口袋中、手掌上的新「手機」。但笨重的尺寸,深刻而又分裂的大屏是兩道硬體屏障,阻隔着大衆購買和長期使用折疊屏。

Find N 靈活的尺寸,以及鉸鍊、折疊方式上的投入,讓我在這一個月的體驗中,并沒有任何想要擺脫折疊的念頭,反而愈發享受合起來小屏的精巧,以及展開大屏的沉浸。

新鮮度拉滿的生态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這在消費産品上并不适用。

把折疊屏尺寸、折痕控制好,實則上不過是把你「領進門」,而提升效率并充分利用兩塊不同尺寸的螢幕,依然是個令人撓頭的難題。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在一些大屏 Android 裝置常見的分屏、大屏、小窗應用上,Find N 所提供的功能都具備,該有的都有,但對于如何降低學習門檻這件事上,ColorOS 往前進了一步。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雙指下滑,即可「劈開」螢幕,變成雙屏。

針對多視窗、多任務的場景,均有相應的手勢,并且十分的「直覺」,雙指下滑就是分屏,猶如切瓜一般,五指合攏就是變小窗,拖動「小白條」便是移動視窗。這些手勢、滑動與整個系統的操作邏輯一緻,并不會用過就忘。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大屏之下操作有股子「行雲流水」的感覺,并且對于喜歡的「雙屏」組合也可以儲存下來,一鍵即可雙開。

比如我常用的微信 / 微網誌,微信 / 地圖雙開組合,甚至偶爾也會用微信 / B 站,一邊看視訊一邊聊天,聊天的時候也不會遮擋畫面。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另外,ColorOS 設定菜單中單獨分出了一個「大屏專區」,層級功能十厘清晰,功能、設定項一目了然。

嚴格來說,這些功能并非是 Find N 獨享,很多大屏裝置都有接近的功能,但每次上手時,都需額外花精力去記住操作方式,或者需要單獨設定時,在設定菜單裡查找。

Find N 系統上的重新梳理和直覺設計給枯燥的操作加入了一絲溫暖,就好像在寒冷的早上喝上一杯摩卡一般,咖啡提神巧克力則帶來歡愉。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自帶音樂 App。

分屏效率、大屏呈現這些功能更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帶來的創新,而基于 Find N 精密鉸鍊而出現的「懸停」功能,則更是 ColorOS 所散發出的腦洞。

說起來其實挺簡單,把 Find N 折到一定角度,一些應用便自動适配為一半一半的狀态,豎起來的為顯示,躺在桌子上的則是觸控,影音、拍攝、會議、健身等等場景都可以适配。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觀影狀态。

從根源上來說,懸停功能其實跟折疊屏「合二為一」的思路很像,折疊屏是把大屏小屏合起來,而「懸停」則是把一些配件與裝置合起來。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拍攝時,副屏亦可以提供預覽,實用性拉滿。

如此,帶上一部 Find N 就不需要手機支架,三角架這種額外的固定裝置,可以完成家庭聚餐合照,以及相應的延時攝影,可以以不同的時間流速去記錄來龍去脈。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而這也是 Find N 許多懸停功能裡,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無他,隻因新鮮度拉滿。

一個月的時間,按照過往的經驗,一個産品的新鮮度可以從 90 分 逐漸降低到 60 分,最終成為手中一個普通的産品。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而對于折疊屏的 Find N,我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去發現大屏、小屏如何用起來效率更高,哪兩個軟體組合會有奇效,以及懸停功能會不會帶來不同的創作視角。對于一成不變的直闆機,Find N 多了很多可能性。

不到兩年,「高刷屏」已經成為标配,它帶來了絲滑體驗,同時也成為手機新的電老虎,新技術往往都是雙刃劍。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折疊屏亦然,有更大的螢幕,呈現更多的資訊、更多的形态,是它絕對的優勢,而複雜的機械結構、大重量以及較高的成本和研發周期,則是「對立面」。

但它們有個不同。

高刷屏面向的「強需求」,有着很明顯的感覺,再加上螢幕一直是産品競争的主流賽道之一。

而折疊屏不一樣的體驗和價值還不夠「顯性」,大衆消費者即使簡單體驗過了,可能也并不會有強烈的不同,反而更大的重量體積會帶來适得其反的效果。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OPPO Find N 在尺寸上找了個折疊屏的甜點位,尺寸、手感拿捏的精準,以一個 Android 小屏旗艦定位,留下了足夠深的印象。它像一個導火索一般,重燃了對「折疊屏」産品的好奇之心。哦對了,7699 元的起售價,無疑也直接在「導火索」上澆了一碗油。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而伴随着使用,随着好奇心的褪去,不拖泥帶水的轉軸,合上時讓人安心的響聲,再加上天然大屏的優勢,逐漸讓你無法擺脫這一套獨特的體驗。這也是在使用 OPPO Find N 這一個月,我心态上的變化。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期間在偶爾使用平闆機的時間内,需求與使用上的沖突不經意間的出現,在走路等一些細碎的場景中,更需要一個一手掌握的小屏,而坐定之後的固定場景,又需要一塊更大的螢幕來提供更好的視聽體驗,而這個沖突目前暫時隻能由「折疊屏」來解。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雖然不能說 Find N 就是最終的「正确答案」,但以這一個月使用的時間來看,它更接近那個最優解。

OPPO Find N 深度體驗:真的回不去了

點選「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激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