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昔品三國》第6期文:潘悔昔
貂蟬與王昭君、西施、楊玉環并稱為古代四大美女,素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譽。“沉魚”說的是西施浣紗。“落雁”言的是昭君出塞,“閉月”講的是貂蟬拜月,“羞花”道的是貴妃醉酒。此四位女子能享有古代四大美女的稱号,不僅僅是因為其等長得好看,天姿國色,也賴于其等在中國某段曆史時期上有着一定的影響力。誠如西施與吳國滅亡脫不了幹系;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緻使董卓被除;楊貴妃迷亂唐玄宗緻安史之亂;王昭君遠嫁匈奴促漢匈長期和平相處。

貂蟬與董卓影視劇形象(圖)
四大美女傾國傾城,但命運皆是悲慘的,她們的人生不但沒有自由可言,而且皆是時局所利用的棋子而已。對于她們的最終結局除王昭君比較清晰之外,其餘三者皆是撲朔迷離,所傳結局版本之多,大相徑庭。這裡悔昔就來具體談談這貂蟬的結局是如何的?
關于貂蟬的結局版本很多,大緻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香消玉殒,另一類則為身退善終。這香消玉殒之說法具體也有四種版本,出自于各種不同的文學或戲曲之作中,最為有名的則是《關大王月夜斬貂禅》,這貂蟬是死于關羽之手的。總之,不管如何,香消玉殒說法的四種版本皆是貂蟬死了,或自刎或被殺都與關羽有着千絲萬縷的幹系,難逃厄運。那具體這四種說法如何,有興趣的不妨可以查詢相關資料做進一步的了解,悔昔再此就不多加言語了。
關羽影視劇形象(圖)
再來說說這貂蟬身退善終說法,其大緻也有四種說法。或成為曹操之妾,或成為關羽之妾,或出家為尼,或隐居山村到老。
在這裡悔昔具體來談談這貂蟬出家為尼的一說:在清朝素閹主人所著的《四大美人豔史演義》之《貂蟬豔史演義》第十八章提到,說這李傕、郭汜帶兵圍困長安,圍得個水洩不通。聲稱要捉拿王允、呂布等,給董卓報仇。這呂布帶領千餘人馬與之作戰,由于兵力懸殊太大,呂布最終隻身突出重圍,逃離了長安,撇下了貂蟬等家人。
後來城池被破,王允被殺,貂蟬自知難逃厄運,本欲舉劍自刎,但想到要給王允收屍以報答當年的養育之恩,于是逃到一處名為福壽庵的寺廟中出家為尼。庵主妙靜與貂蟬素有交往,也曾受過貂蟬恩惠,且自身是個極慈悲的人。
貂蟬影視劇形象(圖)
她見貂蟬來投,自當護貂蟬周全。後來,貂蟬拜托妙靜打聽到王允的屍首,在時機允許之下,貂蟬收了王允的屍并下葬。由于福壽庵落于十厘清靜的地方,貂蟬始終未被人發現。後來曹操知曉了貂蟬的下落,派人去請,被貂蟬言辭拒絕以死向抗。曹操知曉其意義絕,便沒有在為難她,讓她在福壽庵出家為尼度過餘生。
該書作者素閹主人,最後也對其他貂蟬最終歸宿的幾種傳說做了點評,誠如嫁給曹操或關羽、被關羽月下所斬等等,他皆認為是無稽之談。
悔昔,看了該書,覺得該書作者言之有理。對于貂蟬的最終歸宿悔昔也是持這個為尼觀點的。但是具體下場如何,一直以來也沒有個定論和有利的證據。不知,列位如何看?(文:潘悔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