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前言

國民黨敗亡之後,有很多的要員跟着逃亡台灣,有些人雖然沒有權利,不過過的還可以,有些人早早的被蔣介石迫害緻死,像是前篇文章中的白崇禧,而有一個人和白崇禧受到的迫害一樣,可是他卻一直堅強的活着,他就是薛嶽!

薛嶽開始同情勞工革命,反對蔣介石,可惜一直得不到支援,卻成為迫使紅軍長征的領軍将軍!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薛嶽其人

薛嶽出生在廣東,由于其父仰慕嶽飛,就給兒子名字起名薛仰嶽,希望兒子将來可以像嶽飛一樣報效國家,薛嶽長大以後認為隻是仰慕嶽飛還是不夠的,便去掉了“仰”字,以嶽飛自勉。

薛嶽曾是北伐的英雄,他更是抗戰時期的英雄,他的很多打法和八路軍非常的像,他也是内戰的罪人,逃亡台灣,100多歲也沒有辦法回家鄉。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06年,薛嶽入黃埔陸軍國小,和鄧演達、葉挺是同學,畢業後加入同盟會,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後轉入保定陸軍學校學校,1918年南下廣東參加革命。

1921年,薛嶽調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一營營長,葉挺當時是第二營營長,第三營營長是張發奎。1922年被派到粵軍許崇智部,總司令部中校參謀,他的頂頭上司就是蔣介石,由于作戰英勇,常以少勝多,加上在第二次東征中的英勇表現,以及後來北伐戰争,薛嶽率領的第三團始終英勇作戰,成為楷模。1927年1月,成為國民革命軍中最年輕的師長。

建議抓捕蔣介石

1927年3月,周恩來上司

第三次上海勞工武裝起義

薛嶽應上海總工會的要求,不顧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的反對,3月22日開進上海,對上海勞工起義起到了保駕護航

的作用。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正是由于這一行為,被蔣介石認為薛嶽“

具有左派迹象

”,被其視為不可靠人員,是以決定将第一師調離上海,得到消息的薛嶽趕到上海中共中央,

建議将蔣介石抓起來,以免遭其毒手,可惜,當時的中央沒有同意,否則哪有後來的“四一二反”,4月5日薛嶽被免職。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8年到1932年,國民黨内各派系軍閥互相征伐,互相統屬關系變化非常快。薛嶽先是投靠李濟深,李濟深被迫離職之後又投靠張發奎,張發奎因為在廣州屠殺革命黨人,遭到譴責和黨内各派的攻擊,被迫出走。

薛嶽又和軍長北上投靠蔣介石,結果蔣介石卻受到排擠沒有給他安排職務,無奈之下薛嶽再次南下,參加了汪精衛等人的反蔣活動。

1929年到1930年,薛嶽多次多次策動自己的同學進行反蔣活動,可惜都失敗了。薛嶽的部隊也越來越少,最後心灰意冷的薛嶽辭職閑居。

薛嶽的二萬裡長征!毛澤東曾說:"你們遭遇薛伯陵務必持重!"

薛嶽多次反蔣,按照蔣介石那睚眦必報的性格,薛嶽應該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可是蔣介石還是想起了他。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33年,經過四次圍剿蔣介石損兵折将,急切需要“将才”,面對着無人可用的局面,蔣介石決定啟用薛嶽,5月,薛嶽擔任第五軍軍長。

薛嶽到任後就立即參加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圍剿”,在整個戰役中,薛嶽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中央開始長征的時候,薛嶽又率領10萬“追剿軍”在紅軍背後緊追不舍。後又率領40萬軍隊追在紅軍的後面,直到遵義會議之後。

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主席恢複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運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擺脫了薛嶽的追擊,薛嶽也從原來的成功變成了失敗的尾随,到最後被遠遠抛在後面。

紅軍開始了兩萬五千裡長征,緊随在後的薛嶽也來了一個兩萬裡長征,薛嶽一邊跟在紅軍的後面,一邊安插所經過的各省市的人事,為蔣介石擴充了在西南各省的勢力。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蔣介石曾經說過:“共軍入黔我們就可以跟進去,比我們專為圖黔用兵還好。”而薛非常好的了解了蔣介石的這一意圖,在追繳的過程中他到處安排南京政府的人,或者收買原來西南軍閥的部署,進而削弱西南實力派。

當薛嶽到達貴州的時候,先是以中央軍取代黔軍成為貴陽城防軍,蔣介石任命他為貴陽“綏靖公署”主任後,他又調查整理王家烈的資料,迫使王家烈辭職,同時又通過拉攏、收買和吞并等方式使得王家烈的嫡系部隊歸附中央軍,最終王家烈被迫辭去軍長職務,使得貴州成為蔣介石的天下。

主動請戰,淞滬會戰!

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薛嶽再也不願意呆在西南,多次向蔣介石請纓殺敵,淞滬會戰之後薛嶽被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司令,駐防上海西部安亭。

在上海指揮抗戰期間,薛嶽指揮泰然自若,身臨前線,日夜守在電話旁邊,親自下達各種指令,吃住都在前線,睡在了指揮部,總是冒着槍林彈雨,活動在前線。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0月8日,薛嶽率部在蘊藻浜南岸率部奮力抵抗,堅守半個多月。下旬又率領十九集團軍在竹園村打退了日軍的五次猛烈進攻,重創日軍的同時薛嶽所部也損失慘重。

南京陷落以後,薛嶽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他收容整理了各個退守的部隊,退守皖南,他根據當時“于戰略守勢中取戰術之攻勢”以及“以正規軍防禦,以遊擊隊攻之”的作戰方針,先後組建了黃山和天目山遊擊根據地,指揮第三戰區深入敵後,此時的薛嶽所部,就如同當年的八路軍一樣采取各種遊擊戰術,牽制了大量日軍有生力量,對穩定江南戰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38年5月,薛嶽調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指揮了蘭封會戰,重創日軍土肥原賢二第十三師團。8月,薛嶽在南浔多次大敗日軍的進攻,粉碎了日軍進攻南昌的企圖。10月取得了萬家嶺大捷,消滅消滅日軍1萬餘人,俘敵300多人。

葉挺稱:

“萬家嶺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漢之保障,并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永垂不朽!”

死守長沙,三大會戰

1939年,薛嶽擔任了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開始的時候蔣介石準備放棄長沙,薛嶽卻說:“長沙不守,軍人之職何在?”白崇禧也勸他儲存力量以作長期抗戰的準備。但是薛嶽卻表示自己死守長沙。薛嶽在長沙打了三次大會戰。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第一次會戰。

敵我力量對比,日軍六個師團,100多架飛機,300多艘艦船。薛嶽所部21個軍,52個師。

1939年6月,薛嶽制訂了四項基本作戰原則,:一、機動應戰,不死守陣地挨打;二、破壞交通幹線,使敵人失去戰車攻擊力;三、多設伏兵,誘敵深入,對敵實行反包圍;四、組織群眾,堅壁清野,不讓敵人得到補給品。他采取“後退決戰”,“争取外翼”的作戰方針,經過20多天的會戰,日軍損失4萬多人。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第二次會戰。

敵我力量對比,日軍4個師團兩個獨立旅共計15萬人,100多架飛機,200多艘艦船。薛嶽所部17個軍20多萬人。

1941年9月下旬,由于電報被敵人破獲,在第一階段,薛嶽的部隊屢戰屢敗,使得長沙失守。但是薛嶽沉着應對,再次實行“後退決戰”的方針,利用日軍志得意滿之時,大肆宣傳長沙被圍,中國軍隊形成了反包圍态勢,使得敵人的運輸跟不上,最後不得不狼狽向北逃竄。薛嶽立馬沿途追擊、阻擊、伏擊,取得巨大的成績,共殲滅日軍4萬多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第三次會戰。

敵我力量對比。日軍調動12萬人,薛嶽所部剩下的作戰人員。

日軍趁着中國軍隊防守香港之際,企圖元旦前占領長沙,卻沒有想到薛嶽所部在日軍發動之初就已經抵達預定地點,薛嶽采用“天爐戰法”以給予敵人殲滅性打擊。結果日軍久攻不下,反遭包圍,最後被迫撤退,薛嶽立馬指揮部隊阻擊、截擊給予敵人重大打擊,曆時半個月,共殲敵5萬多人,繳獲武器若幹。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三次長沙會戰取得的勝利是抗日戰争進入僵持階段以來,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戰線最長和我殲敵最多的戰役。三大會戰的勝利極大的打擊了日本的嚣張氣焰,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而薛嶽作為這次戰役的統帥之一,為抗日戰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抗戰當中對日軍的打擊最大,殲滅日軍也最多的将軍。

為此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說:

撼山易、撼薛将軍難

内戰常敗将軍

在抗日戰争中屢戰屢勝的薛嶽在内戰中卻屢戰屢敗。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46年6月,蔣介石挑起内戰,當時薛嶽正在徐州任“綏靖公署”主任,在初期,薛嶽的軍事行動還是很順利的,到8月底,薛嶽所部消耗了解放軍大量兵力,并将華中野戰軍主力牽制在了蘇中地區,有效配合了國民黨軍在淮南和淮北的戰鬥。這也就是薛嶽的好運了,以後好運就再也沒有光臨過薛嶽。

1946年10月6日,薛嶽所部向魯南解放區進攻,新四軍避實就虛,主力早就撤退,讓薛嶽輕松占領棗莊等地,讓薛嶽沾沾自喜打算進一步擴大戰果。沒想到局勢逆轉,11月,台兒莊被葉飛率軍攻破。12月。薛嶽的26師又被包圍,薛嶽派兵增援也被包圍,突圍不成的26師在1947年全軍覆沒。

薛嶽的失敗讓蔣介石大為惱火,派陳誠架空了他,結果蔣介石和陳誠的瞎指揮直接導緻第二綏靖區李仙洲集團在萊蕪被全殲。蔣介石怎麼可能承擔戰敗的責任,就把薛嶽拿來當替罪羊,3月3日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的罪名将薛嶽撤職。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後來蔣介石又給了他一個閑職,無奈之下隻能和張發奎等人議論時政,在1948年僞國大期間為孫科(孫中山長子)競選籌集經費、拉選票,還内定了孫科内閣的總參謀長一職,可惜,沒有競争過桂系,副總統被李宗仁拿下。

淮海戰役之後,薛嶽等廣東人提出了以

“粵人治粵”

的口号,出于籠絡廣東地方的考慮,蔣介石任命薛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

1949年2月,薛嶽以“廣東人民大團結”為口号,大肆籠絡廣東舊的軍政人員,擴充實力,将部隊改編以适應大兵團作戰。企圖阻攔解放軍進軍廣東。

10月,解放軍大舉進入廣東,薛嶽無奈隻能逃亡海南,在海南企圖憑借瓊州海峽的天險阻攔解放軍。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50年,薛嶽面見蔣介石要求撤出海南,卻遭到了蔣介石的反對,3月5日,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薛嶽守軍一觸即潰,薛嶽隻得再次請求蔣介石撤軍,無奈之下的蔣介石隻得同意,薛嶽所部隻能撤出海南,5月1日,海南解放。

你以為到台灣就輕松了?錯!羞辱來了

到了台灣的薛嶽和其他國民黨高官一樣,都處于被閑居的狀态,從一級上将“戰略顧問”到“政務委員”再到“光複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此時的薛嶽還是希望效法嶽飛,但是沒有實權的他隻能賦閑在家,聊以慰藉。雖然他沒有像嶽飛那樣冤枉緻死,但是也被蔣介石百般猜忌。

對于入台的國民黨高官重臣,蔣介石在奪取他們的大權之後,對于薛嶽等人還是不放心,擔心他和白崇禧等人那種往來,聯絡李宗仁,于是在1952年,蔣介石以薛嶽勾結“第三勢力”嫌疑為名,對薛嶽住所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搜查,和他有同樣待遇的隻有白崇禧。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兩人不服打電話責問蔣經國,蔣經國卻說道:“這不是我的意思,你打電話問總統好了。”蔣介石卻回答:“我知道這件事,我們對所有人都應該來一次這樣的大搜查。”然而事實上呢,隻有薛嶽和白崇禧兩個人,其他人都沒有受到這種待遇。

不久之後,薛嶽又被以在廣東任内的“大筆公款用項不明”被攻擊,此後薛嶽更加消沉,除了偶爾打獵之外,其他時間都在學習。這一學習就是40年,不能不說這老先生真是命大。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90年,此時的蔣介石父子早已經去世,他還健在,在當年舉行的會議上為了保證所謂”總統“選舉的順利,推出已經97歲的薛嶽主持開幕典禮。

在台灣的幾十年,薛嶽一直惦念着一海之隔的家鄉。他在九峰的故居被人民政府修葺,家裡的文物都進行了妥善保管。樂昌的鄉親們還多次寄信、照片把家鄉的新面貌告訴薛嶽,并托人向他表示問候,都令他非常感動。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薛嶽曾經取得的巨大功勞也不能令他的生活好過

1992年,樂昌政府向他表達了請他回家鄉看看的想法,不過一直成行。1998年5月,薛嶽在台灣病逝,終年102歲。

薛嶽這個人的一生,從北伐戰争開始,到抗日戰争達到了頂峰,可以說是3百戰百勝,後期内戰的時候卻屢戰屢敗,是因為前期對手檔次太低,還是因為後期對手檔位太高。還是說薛嶽這個人在後期出工不出力?畢竟早期的時候他和黨中央還有聯系,幫助過勞工武裝起義,但是他卻逃亡了台灣,沒有留在國内,也沒有再回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