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1981年七月的一天,安徽宿縣的一個叫盛圩子的村子裡格外的熱鬧,在大樹旁坐着乘涼閑聊的村民們,突然看到了縣上司幹部們帶着幾位穿軍裝的人,正大步走向這裡,以前當兵複員的老人一眼就從隊伍裡的軍裝認出其中有位是将軍。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位便向村民問起了路:“老大爺,咱們村有40年前嫁過來的媳婦兒麼?,為人熱情善良。具體叫什麼我們也不太清楚。”這毫無線索地詢問一下難住了這群人,突然有位大爺說:“莫不是村東頭的老盛家吧。”于是在老大爺的帶領下一行人向着村東頭走去。

在路上的閑聊中得知,這位将軍居然是解放軍參謀長,戰功赫赫的開國中将張震。老人心裡不免疑惑難道這位是老盛家的親戚,可也從來沒聽提起過。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當敲開老盛家的門時,張震一眼就認出來,眼前這位滿頭白發的老婦人,就是他尋找多年,惦念已久的人,他一下緊緊握住老婦人的手,激動地說:“大嫂,我是來報恩的!如果當年沒有你的恩情,哪會有今天的我!”這一席話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開國中将和眼前這位老婦人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為何将軍會說自己是來報恩的呢?

1941年,這一年對于新四軍來說是最艱難和難忘的一年。先是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部署的九千多名戰士接到上級指令,奉命向北轉移,卻不曾想,突然遭到了偷襲,這場對戰新四軍毫無防備,外加上兵力及槍支彈藥不足,讓新四軍從九千餘人,變成了兩千餘人,整整犧牲了六千多名戰士。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就連當時新四軍的師長也被敵方扣押,副師長和參謀長等人在戰鬥的突圍中壯烈犧牲。 蔣介石因為此事還一度想取消新四軍的番号,為了扭轉這一現狀,新四軍費了很大勁才慢慢改變了現狀,隊伍也慢慢地擴大起來。

張震就在當年的新四軍的隊伍裡,經過組織的培養和戰争的不斷曆練,年僅27歲的他,已經擔任了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一職。接到上級組織安排,要到宿東地區參加會議工作,要根據目前形勢為下一步工作部署做計劃。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會議結束後,天已經黑了,考慮到夜裡行軍不安全,加上計劃的是敵後作戰方式,如果在此地久留的話,很容易暴露行蹤,于是在遊擊隊隊長的建議下,選擇了乘着夜色轉移到十多公裡外不遠處的盛圩子村。距離不遠,而且盛圩子村的村民都很支援八路軍抗戰,這裡的村民都是熱心腸。

于是,在新四軍向盛圩子村轉移時,張震跨上一匹高頭大馬,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進入了盛圩子村,為了安全起見,部隊分兩個隊伍在村裡借宿,張震和遊擊隊隊長等一行人在村東頭借宿,其他同志在村西頭借宿。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張震沿着路一直走看到了一戶人家門口的一顆大樹下放着一個大石槽。張震跨下馬,把馬栓在了大石槽上。其中一位戰士上前敲了敲門說:“我們是新四軍,想晚上在這裡借宿一宿行嗎?”

門很快就開了,開門的是一位年輕女子,身後的牆上還貼着鮮紅耀眼的喜字,原來這家剛剛辦完喜事不久,開門的就是新娘子叫孔秀英,因為自己的弟弟也去參加八路軍抗日了,是以她一聽到新四軍就感覺特别親切,于是立馬穿衣起來開門。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孔秀英立馬将一行人迎進屋來,張震本想不打擾新婚二人,在西邊的偏屋裡湊合一夜,可是熱情的孔秀英說什麼也不答應,一定要讓他們到正屋裡去睡,哪怕自己跟丈夫打地鋪也不能委屈了辛苦抗日的戰士們。由于奔波了一天,張震便沒有再拒絕,不一會兒,便沉沉地睡去了。

天剛朦朦亮,新娘子則早早起床,來到河邊,因為根據當地習俗這天是要拆洗被子的。冬月裡的天氣又冷又濕,偏偏今天又趕上了大霧。由于霧氣太大,十米外的事物基本看不見,正在河邊洗被單的她,突然聽到了,不遠處傳來一陣陣奇怪的聲音,聲音是從路上傳來的,并且越來越近,她突然意識到這是鬼子汽車的聲音。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想到借宿還在休息的新四軍們,她心裡頓時慌了神,她立刻往家的方向跑去,一邊跑,一邊朝着村子裡喊:“村長快起來,鬼子來了,鬼子進了。”她的喊叫聲引起了村子裡放哨的戰士的警覺,立即鳴槍,發起警報,然而此時的日軍已經進入到村口了,日軍很快與我軍發生了交戰。遊擊隊隊長聽到鳴槍後,立即了解情況,組織戰士們守住村口,頑強抵抗。

意識到張震還沒醒的他朝着屋裡大喊:“參謀長,鬼子來了,鬼子來了!”他以為自己聲音足夠大,于是喊完他就立即跑去指揮作戰了。然而此時的張震可能是由于前幾日勞累奔波,睡得太沉,完全沒有聽見隊長的呼喊聲。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此時的孔秀英非常的着急于是奮力地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跑去,跑進屋裡連忙大喊:“鬼子來了。”這四個人一下子将張震驚醒,立即準備戰鬥。而此時日軍已經在孔秀英家的後院了,由于當天霧太大,根本看不清作戰情況,加上夜裡行軍也沒了解到底地形布局,一時間不知道往哪走。

孔秀英見作戰形勢緊張,新四軍并不占優勢。于是,對着張震說:“一直向西跑,到了河邊過橋。”張震心裡充滿了感激,他暗暗發誓,隻要自己不死,一定要回來報恩!張震一邊向前跑,一邊回身朝着後方的敵軍連連開槍,敵軍的子彈從耳邊嗖嗖地穿過。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恰巧這時通訊班隊伍及時趕到,進行了支援,于是張震帶領隊伍決定突圍,朝着沖鋒的日軍連連開槍,憑借着我軍英勇作戰的精神,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敵軍的沖鋒,在關鍵時刻,張震一聲令下“撤退!”因為敵我軍事力量懸殊,而且日軍支援部隊很快就會趕到,不宜過多停留。

張震帶着部隊撤離,連長則帶領十幾名戰士負責掩護,為了成功掩護主力軍撤離,及時與敵軍交戰耗盡了所有的槍支彈藥,也要選擇空手白刃與敵軍奮戰到底,最後連長及帶領的十幾位戰士都壯烈犧牲了!而此時張震帶領着部隊按照孔秀英描述的方向,一直向西到河邊跨過小橋。憑借着小橋路面狹窄且遮擋物多,易守難攻,在此地戰鬥,很快就擊退了日軍。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日軍在這次戰鬥中損失慘重,于是很快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查,企圖搜查出新四軍,以伺機報複。孔秀英家也不例外,在接受詢問時,孔秀英一言不發,冷着臉。最後由于擔心新四軍突襲,于是灰溜溜地離開了。

日軍走後,孔秀英和村民們把作戰中犧牲的戰士們都掩埋了,一部分埋在了村東頭,一部分埋在了村西南的一個小水坑旁。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生于戰亂年代的孔秀英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但這件事卻是張震心底裡的一處溫存。從盛圩子村脫身後的他繼續投身到其他的抗戰中去,直到抗日戰争勝利後,又參加了解放戰争,之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一直在保衛國家和人民默默地做貢獻。

之後擔任南京軍事學院副院長一職,為國家的軍事文化做貢獻,同時也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軍事人才。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到盛圩子村報恩一直都是他心頭的一樁心願,但苦于一直沒有時間和機會,直到1981年,他才在當地幹部的帶領下,找到了當年那位搭救他的“新娘子”。時隔40年,當年的“新娘子”已是滿頭白發的老婦人了,當年的年輕首長也已是滿頭白發的将軍了。

兩位老人緊緊握着對方的手,之後帶着張震等人來到了當年犧牲的戰士們的墓地前,悼念當年的戰鬥英雄!張震看着眼前長滿荒草的墓地,心裡五味雜陳,當年一起作戰的戰友,今日盛世你們去看不到了。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在墓前他對當地的上司幹部說:“如果能修建個烈士陵園就好了。”之後,開國中将張震來盛圩子村的事情很快被各個媒體報道,修建烈士陵園一事得到了廣大群衆的重視,紛紛捐款。

烈士陵園建好後,為了更好地紀念當年犧牲的戰士們,地方幹部則提議讓孔秀英的老伴去北京,讓張震将軍親筆題詞。孔秀英和丈夫就成了義務陵園守護者。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在張震的多次邀請下,孔秀英和丈夫一起去北京探望張震将軍,看到當年恩人的到來他感到非常高興,于是親自安排并陪同兩人一起逛逛北京的風景,帶領他們了解北京的文化,在分别時還把照片送給他們,他們仿佛如親人一般。

1999年,十分惦念烈士陵園和孔秀英夫婦的張震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來到了盛圩子村,時隔十幾年,盛圩子村發展得更好了,烈士陵園裡栽種的松柏長的高大茂密。他對陵園的修建表示非常滿意,臨走前還捐贈了4000塊錢,作為陵園日後修建費用。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在2007年,孔秀英離世,得知這個消息的張震非常心痛,93歲的他由于身體原因無法親自前去吊唁,于是讓自己的子女代替自己前去吊唁。

戰争年代的軍民魚水情的關系,讓戰争的艱難之路不再那麼坎坷,也是四處奔波作戰士們心裡的慰藉。軍隊保衛着國家的土地也保衛着人民的安危,人民子弟兵在黨的帶領下與百姓相處融洽,戰争的勝利離不開百姓的支援和擁護。

1981年,安徽宿縣來了位開國中将,握着老婦人的手說:我來看您了

那個年代或許還有很多像孔秀英這樣願意幫助軍隊的百姓,他們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今天的盛世也離不開當年那些英勇作戰的戰士們,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更沒有今天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