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中國基金報記者 憶山

在“跑步入局”造車新勢力大軍後,團車CEO聞偉近期接受媒體采訪的内容被公開,沒想到随即便遭到理想汽車CEO李想的炮轟,并直指其“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對此,聞偉回應表示,沒想到萬裡長征的迎面第一槍來自李想先生。稱“誰也别把自己當先知”。

據悉,團車的造車團隊約有100人,可以承擔造車所有流程工作。而聞偉對這個團隊也很有信心,認為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且自己以後會All in在造車上。

100多人外來團隊,幾乎無所不能

1月16日上午,有自媒體部落客釋出了團車CEO聞偉接受媒體采訪的報道文章,“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為了找一個趁手的兵器絞盡腦汁,我們是在兵器庫裡挑一個絞盡腦汁。”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根據汽車商業評論報道,在為什麼造車這個問題上,除了行業機會的共性外,聞偉表示公司決定造車的最大動力來自一個 100 多人的外來團隊。這個團隊可以承擔産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産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 20 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聞偉對這個團隊也很有信心,認為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且自己以後會All in在造車上。

在團隊造車上,聞偉更是金句頻出,包括:“這個團隊可以做2000萬元以上的車,也可以做5萬元以下的車,包括商用車、物流車。”、“造車周期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是48個月,國内廠家做到了36個月,我們現在的團隊能做到18-24個月。”、“技術路線首選純電,選擇餘地比較大。這個團隊做過太陽能、氫能。”、“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系,3個月能再做一款。”

在聞偉描述中,這個團隊幾乎無所不能,而且是帶着半成品車型來的,第一款車将從這些半成品車型裡選一款,“第一款車采用成熟方案、成熟技術、成熟供應商,産品本身品質、品控是完全成熟可控的”,而首款車的定價會在10萬元-20 萬元區間,在2022年金九銀十就能預售了。

公開資料顯示,團車成立于2012年9月,此前是一家汽車交易和服務平台,2018年11月,團車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挂牌交易,成為國内赴美上市的汽車新零售第一股,發行價為7.8美元。

從業績方面來看,受疫情和全球晶片短缺等問題影響有所下滑,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淨收入6110萬元,同比減少38.9%;毛利潤為4,680萬元,同比減少35.1%。此外,公司第三季度線下車展舉辦了65場,同比減少57.2%。

不過,公司對未來依舊充滿信心。年初團車曾釋出公告,稱将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及生産等在内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

團車副首席财務官于辰曦表示,公司第三季度的表現受到了疫情和整體汽車市場下滑的影響。不過“随着團車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公司在通過持續創新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股價方面,截至1月14日收盤,團車每股報2.76美元,近一年股價跌幅超27%。總市值為5560萬美元。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微網誌釋出不久,1月16日下午,理想汽車CEO 李想轉發并評論了這表微網誌,直言自己忍不住要“大嘴一把”,表示那些指望找到超級救世主的創業者,那些指望能通過打開任督二脈無所能的創業者,最後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機率自己也是騙子。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對于聞偉分享的觀點,理想表示:“居然還有人可以毫無廉恥的把這種觀點對外公開講出來,真是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最後他表示,創業的本質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

而對于聞偉的造車觀點,不少網友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有網友表示自己公司一個背景的研發團隊已經是90人了,團車100多人的團隊就能承包所有造車流程有些誇張;有的網友表示自己不敢買18個月造出來的車;

還有網友調侃道團車的百人團隊“人均愛迪生”。

而李想在炮轟團車CEO聞偉後,還分享了千字長文表達自己對于創業的看法,并将其分為 0-1 的驗證階段和 1-10 成長期階段。他表示“造車三傻在 2021 年完成了從 0-1 的驗證期,大家各自在自己細分市場吃到了 3% 左右的市場佔有率,比如理想汽車在 25-50 萬的乘用車裡吃到了 3%。”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李想認為,無論是企業還是管理者,特長并不是打開什麼任督二脈,而是紮紮實實的投入,集中一個火力點,十倍于他人的人才和資源的投入,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千萬不要搞什麼試一試,要麼全力以赴做成,要麼早點去死。”

李想表示,中國過去的六七年智能電動車的創業者很多,300 多家剩下不到 10 家,三個網際網路的外行成為了新勢力裡銷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車行業的高管創業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鵬、李想作為連續創業者,對于節奏的把控和心力。而這一輪失敗的最慘的創業者往往是跨國汽車企業的高管,他們大多上來就想做從 10-100 的階段,“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蘋果的命(人和資源),得了蘋果的病(胡亂招人和花錢)。”

對此,團車CEO聞偉發微網誌回應稱,“沒想到萬裡長征的迎面第一槍來自李想先生。除了節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斷?馮思翰被反怼不就是當初看走了眼噴得太早?是以誰也别把自己當先知,也别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李想曬智能駕駛成績單,引專家公開質疑

理想汽車方面,前不久則剛引發了一場關于智能駕駛的争議。

近年來,随着造車新勢力的不斷發展,不少汽車公司也開始将目光轉向智能駕駛領域。1月11日,李想曬出了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2021年的成績單,他表示公司創辦初期融資有限,不能支撐開展智能駕駛技術的自研工作,這個局面在2020年理想汽車IPO之後有了根本轉折,在過去的2021年,理想汽車在技術産品傳遞層面一個重要變化是智能駕駛。

據了解,在懂車帝年度AEB(主動安全)測試上,李想汽車在多個領域測試中獲得了“優秀”評價,并拿下了冠軍名詞,同時參加測評的還有寶馬5系、6系GT、奔馳E級、括凱迪拉克CT4、沃爾沃XC60、斯巴魯傲虎等車型。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沒想到此番言論引來了專家的公開質疑。

1月12日深夜,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複旦大學楊珉教授表示,現在造車新勢力智能駕駛一般是 L2 起步,有的據說已經達到 L4 級别。但是對于智能駕駛是否真的可以大規模使用?楊珉教授的答案是否定的。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楊珉教授坦言,安全研究人員覺得自動駕駛安全性沒有想象的那麼香,這是他們團隊最新研發的駕駛系統安全性測試平台,在針對某L4級别系統測試後得出的結論,他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在滿足某種特定條件時,必然發生車輛碰撞。”

根據楊珉教授提供的複旦大學系統軟體與安全實驗室的研究内容,在測試動圖裡,測試無人駕駛車輛在臨近車道汽車突然加速變道時并未減速,而是徑直向前與該車輛發生了碰撞。

突發!李想炮轟: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知名CEO緊急回應

楊珉教授表示:“測試系統僅一周内就發現數百個車輛碰撞的case,當然這些在真實世界中,都是極小機率事件。可還有句話,時代的每一片雪花,落在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雖然争議不斷,但近年來智能駕駛的發展依舊十分迅速,尤其是L2級别智能駕駛正在加速滲透。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去年1-11月中國新車(合資+自主品牌)前裝标配搭載L2級ADAS上險量為338.51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8.33%,僅落後L1搭載量約7萬輛。

而理想對于智能駕駛的研發和推進也并未止步,據了解,目前理想開發的NOA 導航輔助駕駛的激活和使用已超過 6 萬台,甚至超過了中國市場上其他品牌導航輔助駕駛之和。李想則表示公司會長期把 NOA 導航輔助駕駛作為标配,“因為一家人的安全隻有标配,沒有選配。”

編輯: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