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徐帥的頭号愛将是誰,可能仁者見仁,也許有人會說是許世友,他是紅四著名的戰将,紅軍時期曾經多次參加敢死隊并擔任隊長,深得徐帥喜愛;也許還有人會說是王近山,他打仗同樣勇猛,人稱“王瘋子”。雖然許世友和王近山在紅四表現的都很出色,也深受徐帥喜愛,但卻都不是徐帥的頭号愛将。
那麼徐帥的頭号愛将究竟是誰呢?他就是陳海松。對于陳海松,可能有些朋友不是很熟悉,他是湖北大悟人,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嬸母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盡管家中生活并不富裕,但嬸母還是咬牙把陳海松送進了學堂,使他接受了幾年的私塾教育,這對他今後的成長幫助非常大。1930年7月,16歲的陳海松加入了紅軍隊伍,短短幾年就成了徐帥的頭号愛将。

陳海松之是以能在短時間内成為徐帥的頭号愛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軍政雙優、智勇雙全。紅四能打仗的猛将不少,但像陳海松這樣軍政雙全的人卻非常少。陳海松不僅記憶力超群,而且還非常善于組織,一份材料看一眼就能抓住要點,而且還能用最吸引人的方式把它講解出來,這一點非常難得,他也是以深得徐帥的喜愛。
除了政工天賦突出之外,陳海松在打仗方面也是一把難得的好手,經常以巧取勝。我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懂了。第一個戰例是萬源保衛戰。1934年7月上旬,川軍前方總指揮唐式遵指揮8個旅的兵力直撲萬源,假如萬源失守,紅四就有被敵人壓出川北的危險。正因為萬源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是以徐帥才将防禦萬源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愛将陳海松和許世友。
當時許世友是紅25師的師長,陳海松是紅25師的政委,面對敵衆我寡的不利局面,陳海松并沒有和敵人死打硬拼。他決定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和消耗敵人,等敵人銳氣散盡,兵疲之際再發動反擊。為此他先是給敵人準備了竹簽陣,陳海松讓戰士們砍來竹子,削成尖尖的竹簽,再把這些竹簽放進桐油裡炸。
經過一番處理後,這些竹簽硬如鋼鐵且鋒利無比,随後這些竹簽子都被插在了敵人沖鋒的必經之路上,組成了密密麻麻的竹簽陣。當時正值盛夏,天氣十分炎熱,敵軍穿的都是薄底鞋,甚至還有穿草鞋的。加上山路上植被茂密,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發現不了這些竹簽子。戰鬥打響後,川軍在陳海松的竹簽陣中吃足了苦頭,不少人的腳被刺的鮮血直流。
紅軍則趁機向敵人開槍,很快就打退了敵人的數次沖鋒。為了清除這些竹簽,敵人費了很大一番功夫,并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好不容易開辟出了幾條上山的道路,陳海松又給敵人備下了衆多的滾木礌石,一塊塊巨石、一根根原木從山頂呼嘯而下,很快将沖鋒的敵人砸了個七零八落。之後陳海松又趁敵人士氣低落之際率領部隊夜襲敵營,殲敵上千人。
竹簽陣、滾木礌石加上夜襲,搞得敵軍疲憊不堪,鬥志全無,紅軍趁機發起反攻,将唐式遵部擊潰,取得了萬源保衛戰的勝利,為粉碎劉湘的“六路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表彰陳海松的戰功,戰後他被徐帥提升為紅9軍政委。從勤務兵到軍政委,陳海松僅僅用了三年時間,這一晉升速度不僅在紅四恐怕在整個紅軍當中也無人能及。
陳海松打巧仗的第二個戰例發生在嘉陵江戰役期間。1935年3月下旬,紅四發起嘉陵江戰役,紅25師的渡江地點是左翼的阆中以北。敵人為了防止紅軍渡江,将沿江的船隻全部搶走焚毀。沒有船部隊如何過江呢?陳海松決定智取。他一面命人偷偷趕制竹排準備渡江,一面讓戰士們找來許多木桶,然後用繩子将這些木桶連在一起,在敵人眼皮底下進行渡江演練。
一開始敵人以為紅軍真要乘坐木桶渡江,一個勁地開槍打炮。後來見這些木桶一下水直打轉轉,根本就過不了江,一個個哈哈大笑,嘲笑紅軍這個方法笨。敵人就這樣放松了警惕,陳海松趁機指揮部隊在3月28日夜間利用竹排發起了偷渡,一舉成功。過江之後,陳海松又率部奇襲江油,一舉擊潰鄧錫侯部,光俘虜就抓了3000多,還差點生擒鄧錫侯。能文能武,軍政雙優的陳海松很快成為徐帥的頭号愛将,後來陳海松随徐帥西征,在梨園口和馬家軍血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3歲。陳海松犧牲後,徐帥十分難過,一連幾天都吃不下飯,足見他對陳海松的喜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