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1945年9月,晉冀魯豫軍區在劉鄧首長指揮下,打響了名垂軍史的上黨戰役。

八路軍太嶽縱隊司令員陳赓奉上級指令,率部向長治外圍的長子城發起了進攻。

長子城位于長治西面,兩城相距僅50華裡,守敵2000餘人,是長治外圍的重要支撐點。

該城城牆高3丈,城門外築有磚碉,磚碉之側又築有低碉。每一低碉附近又設有三個暗碉,互相組成在不同水準線上進行直射與側射的火力配系。

城外挖了深寬各兩丈的護城壕。主要交通道上設定拒馬、雷區,一米多高的鐵絲網。

這曾是日軍侵占後為對付八路軍圍城多年修築的工事,閻錫山的手下強行占領後又進行了加強改造,使長子更加易守難攻。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戰前,陳赓召集衆将研究攻城方案,他們當中不乏身經百戰的名将,如三八六旅旅長劉忠、決死隊第一旅旅長李成芳、政委劉有光、等人。

大軍既然兵臨城下,就非攻破長城不可。可是衆将仔細察看了敵情,都深感這一仗不好打,因為敵人的城防工事實在太堅固了。

大戰在即,攻城這個難題一下子難倒了衆将。就在大家均感束手無策之時,李成芳說道:“看來隻有讓此人出馬了!”

衆人異口同聲地問道:“誰?”

“聶佩璋!”李成芳說道。

衆人知道,聶佩璋是李成芳的手下愛将、決死一旅工兵連連長,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沒錯,讓聶佩璋這位軍中奇才施展畢生絕學,炸開城門,為全縱開辟突擊通道,此城指日可破!”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聶佩璋确實是一位軍中奇才。抗日戰争時期,他率領工兵、民兵發明創造了各種地雷。在圍困沁源中,聶佩璋大擺地雷陣,常把日軍炸得人仰馬翻,屢建奇功。

李成芳拍着聶佩璋的肩膀:“佩璋,這回攻城要看你的了。你親自帶工兵去,一定要為主攻的三八六旅七七二團炸開北門,打開通道。”

聶佩璋斬釘截鐵地答道:“沒問題!”

七七二團團長周學義帶着他觀察了北門的地形,介紹了戰鬥部署,說:“4天後攻城,你們工兵連想辦法幫助我們炸開城門!”

聶佩璋琢磨:七七二團的進攻地域,完全為敵人火網所控制,如果登城受阻,将要付出很大的犧牲。這座堅固的城門、堅固的工事,怎麼實施爆炸?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他思忖片刻,對周學義獻上一計:“周團長!請你派人去買五口棺材來。”

“幹啥呢?”

“裝炸藥!沒有2000斤炸藥,難把北門炸毀。”

“那麼多棺材,裝上那麼沉的炸藥,在敵人火口下,不好運輸呀?”

“周團長,這我想過了,有辦法,我們工兵挖坑道。”

“好,就靠你們了!”

聶佩璋回到工兵連後,馬上召集各班排幹部,研究行動方案。經過讨論,衆人決定立即動手,挖一條通往長子城的坑道。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當時,坑道作業對新成立的工兵連尚屬新課題,全連隻有一排長鐘立本學過一點,要在短短4天中,在敵人鼻子下挖出一條幾十米長的坑道,任務無疑是極其艱巨的。

但衆人下定決心: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必須完成任務!

坑道作業是工兵連摸到距城門30多米的一間民房裡開始的。

在聶佩璋率領下,工兵連指戰員克服了坑道滲水等一系列技術上的難題,晝夜不停地排水、挖土、運土……

他們眼裡隻有坑道,心裡隻有一個目标——炸毀城門!快快快!

坑道終于提前半天挖好,工兵們往坑道裡搬運棺材,在黑暗的藥室裡如斯裝滿五棺材炸藥,布好了導火線。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聶佩璋親自檢查點火裝置,覺得不保險,又采取了正、副點火方案,這才放下心來。

毫無疑義,用五口棺材裝填炸藥,打坑道運到城門口實施爆炸,以取代重炮的威力,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疑太落後了。

但在當時我軍以遊擊戰為主,各種火炮奇缺而炮彈又少得可憐的情況下,轉入城市攻堅戰,這還是我軍的一大創舉。

9月18日晚19時,我軍正式發起了對長子城守敵的總攻。

早已從坑道運送到城門下和城角邊的炸藥,開始點火,爆破手們轉動了一下點打火機,導火線燃燒起來了,但見一股股濃黑的煙柱呼呼生風,直沖而起!

大戰在即,一件事難倒了衆将,軍中奇才獻計:買五口棺材來

緊接着傳出一聲聲像悶雷進而如天崩地裂般的巨響,城門炸毀了,牆石、土塊飛上天,随之又紛紛落下,沉重地砸在城牆上。

城牆上的守敵像炸了窩的螞蚱,亂作一團。

陳赓見敵人陣腳完全亂了,立即指令部隊向長子城發起了登城戰鬥,僅用了不到10分鐘就攻入城内,随後繼續追殲守敵。

經7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易守難攻的長子城頭四面飄紅。守敵除南關南高廟一個保安大隊棄守逃跑外,其餘全部被殲,計斃敵300餘人,生俘1500餘人。

戰鬥結束後,陳赓稱贊聶佩璋帶着五口棺材炸開了北門,為此戰立下了頭功,為此在全縱隊對聶佩璋通報表彰。

繼續閱讀